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江泽民与中国外交﹕被低估的影响

www.creaders.net | 2011-07-17 16:20:30  沉旭晖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有关江泽民生死的传闻,算是暂时澹了下来,笔者在此想谈的,是他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影响。不少西方外交研究往往低估了江泽民,经常从邓小平的「韬光养晦论」,直接跳到胡锦涛的「和平发展观」,其实江泽民对中国外交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以下列两例最为重要。首先是他对9‧11事件的回应。

小布殊上台后,根据最初的施政姿态,原来颇有可能将中国列入头号打击对象。他曾公开宣布中国并非克林顿所说的「战略伙伴」,而是「竞争对手」,北京十分担心他提出的导弹防御计划就是为了针对中国。观乎小布殊首任内阁的单边主义倾向,以及前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历来对中国的取态(他下台后不断宣传中国威胁论),假如没有9‧11,小布殊任内的战略重点可能不在中东,而在东亚。上述忧虑在2001年的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到达顶峰,当时中外舆论纷纷预言「新冷战」来临。克林顿刚上台时对华也是十分强硬,但那主要在经济人权等层面,不受美国企业欢迎,注定难以持久;但要是共和党把中国当作对手处理,则不会有太多内部制衡,这是当时中国的真切危机。

微调外交政策 防中美新冷战

世贸大厦被撞后,江泽民第一时间直接致电小布殊,表达全力支持美国反恐,此后更补充说是「无条件支持」。这令美国对华政策出现根本改变﹕一来新兴敌人已出现,共和党毋须再浪费时间,塑造一个战略对手;二来江泽民的身段放得很低,有点出乎小布殊意料之外,令他相信中国并非铁板一块。

说江泽民「身段放低」,自然不是指他打电话、提供无条件支持,而是有实际行动的﹕美国反恐战争的头号目标是阿富汗塔里班,而塔里班是巴基斯坦扶植出来的,当时的巴基斯坦强人穆沙拉夫秘密向最重要盟友中国请示,该如何回应美国的反恐要求,江要他「毫无保留的配合」,这是小布殊内阁真正承中国情之处。江泽民利用这机会迅速扭转中国外交政策,对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外交作出「微调」,把口号改为「把握机遇、因势利导」,避免了中美新冷战的格局,这是六四后中国外交政策的最大变更。过去十年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十年,假如美国锁定中国为头号对手,大概不会有这样的景。小布殊离任时,又成了「中国人民老朋友」,江泽民应记一功。

激起反日情绪种祸根

不过中国外交的一大潜在隐忧,也源自江泽民时代。近年中国民族主义兴起(儘管根据官方说法,「中国没有民族主义,只有爱国主义」),源头正是六四事件后,北京希望以民族主义指导国民意识形态、巩固执政党的认受,过程中,江泽民的角色十分关键。他对美国是相对克制的,但对日本则颇不同,不少日本学者认为近年中国的反日外交直接源自江泽民。例如江泽民曾在访日期间公开要求日本道歉,事前却没根据外交惯例充分打招呼,这类姿态,被日方认为是故意迎合中国国内民族主义者,而国内民族主义者对日方的回应也不满意。江泽民任内,中美出现两次特大冲突(南斯拉夫炸馆事件、南海撞机事件),反美情绪却被官方按下来;中日没出现突发冲突,两国关係却因为日本入联、道歉争议、教科书争议、日相参拜靖国神社等持续恶化,令反日取代反美,成了中国民族主义的第一主轴。

问题是中国民间的反日诉求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他们知道在可见将来,中国政府不似会有具体行动收回钓鱼岛,也不可能对日相是否参拜靖国神社、扶桑社如何演绎二战历史有任何影响力。结果,钓鱼岛成了未来中日正面冲突的潜在热点,一旦中国反日情绪愈来愈烈,而政府不能在经济层面满足群众,就有可能要正面回应上述情绪。这个困局,就得靠下任领导人处理了。


英国华威大学访问学人、香港教育学院文理学院副教授及对外关係统筹主任 沉旭晖

 

 

   0


相关新闻
江泽民故居开放 安检严格 民众曝“着装要求”江泽民故居开放参观
扒一扒江泽民身边三位大秘的真面目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