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徐焰少将日前撰文指出,新中国从成立后在南海的维权行动一直是积极的,过去只是因海空力量太弱出现过「心有馀而力不足」的局面,错失收复岛屿机会。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带来财力和科技水平大幅增强,新下水的新型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使海军开始具备了远海作战能力,过去最大的弱项即缺乏空中掩护问题也因新型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和空中加油机的列装得到解决,如今中国的国力军力已远非昔比。
香港文汇报报导,南海岛礁和海域归属争端已经持续了近百年,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斗争,也是一个关乎着民族感情的敏感问题,也牵涉到长期历史形成的複杂国际关係。据了解,徐焰日前在「学习时报」撰文,全面回顾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力衰弱,令本应属于中国的南海岛屿长期被几国分别控制的局面。徐焰表示,解放军再抓机会到南沙立脚,如今的南海岛屿形成「五国六方」(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汶莱及台湾)分别控制并声称拥有主权的複杂情况。他指出,目前岛礁之争的实质就是开发海洋资源权之争。
徐焰在文章中批评美国从「遏制」新中国的政策出发,故意鼓励一些国家侵犯中国的海洋权益。他认为,南海、钓鱼岛争端和「台独」的种子,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上由美国种下的。
文章称,上世纪70年代,面对当年几国分别占领南沙岛屿,中国都没有能够採取军事行动,错失收复岛屿的机会,重要原因是那裡距离海南岛也有千公里以上,此时解放军的战斗机最远作战半径不过400公里,到达西沙留空时间都不够,对南沙群岛更是鞭长莫及。解放军海军也缺少能够远航的大型军舰,同时又受强国海军牵制,难以到南沙海域採取行动。
徐焰还表示,中国反对以武力或以武力威胁解决领土争端,维持国家权益却不能没有武力。徐焰强调,过去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处的被动局面,是国家的发展落后所造成。近些年中国的快速发展,使过去在南沙海域争夺中军事力量「够不着」的困难逐步得到了克服,远海石油鑽探的难题也逐步得到解决,可以说时间对中国更有利。
徐焰认为,有了强有力的维权能力,中国在下一步的南海开发和维权中就有可能挽回过去丧失的一些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