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目前的南海形势既不同于冷战时期以军事对峙为主的全面硬对抗,也非盟友间的亲密合作,而是一种独特的软对抗状态,这种状态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持续,从而考验着各方的能力与意志。
基于上述几点判断,中国下一步可以采取的主要策略将是:从固守“双边谈判”转向“双边谈判与多边博弈并行”。就是说,搁置(主权)争议的原则应坚持,但应该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参与”:在某些议题与争端海域,坚持双边(最多三边)谈判的立场;在其他议题与争端海域,尝试多边框架下的机制建设或曰利益共享安排。
具体而言,中国大陆与台湾在东沙海域、中国与越南在西沙海域、中国与菲律宾在中沙海域,“六国七方”在南沙海域,可以就一些功能领域进行谈判,务求达成一些比较具体、有约束力、可操作的协定。能源开采、航行安全、军舰避碰、反海盗、渔业资源分享、环境保护、科学考察与探险,以及其他声索国感兴趣的议题(如历史性水域的具体内涵与适用范围),都可以成为双边或多边谈判的对象。只有积累了足够的功能领域协定,“六国七方”才能着手确定南海行为准则。现在时机并未成熟。
围绕这些议题达成的协定,有些只适用于“六国七方”(如渔业资源分享),有些则适用于其他的利益有关方(如航行安全、军舰避碰)。在敏感的能源开发上,分享协定的达成也有助于区域外其他国家参与,这显然优于目前这种“谁都不能放心开发”的状态。
当然,谈判应该在南海声索国或“六国七方”之间进行。非声索国有权表达他们的合理利益关切,但无权直接参与谈判。他们可以通过受邀参与的某些二轨机制(如针对具体议题的特设专家小组、现有的东盟海洋论坛等)来提供研究报告与咨询建议。
“南海问题还没到解决时”的说法体现了一种犹疑而含糊的心态,这种心态下奉行的政策将把中国驱入“局部强硬回应但整体不作为”的窘境中,从而导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日益被动与孤立。这也不利于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崛起中的中国应该逐步树立信心,敢于以创新措施大胆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就南海问题而言,多边框架下的应对是中国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历练。只有通过众多议题的运作,才能把中国与东盟五国在南海的利益诉求逐步清晰化。作者:薛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副主任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史无前例,美国传来重磅消息 |
2 | 快讯:普京宣布停火 |
3 | 惊爆!习明泽公开对外放出这句话 |
4 | 传Nvidia口头通知中国同行一个坏消息 |
5 | 关键时刻:著名学者警告习近平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中国外贸企业订单爆满 曝主因是… |
3 | 有一种痛苦叫搬进了“大平层”,不好住还不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6 | 习傻眼!人刚走,越南翻脸速度惊人 |
7 | 网友惊呼 习近平排场之大 只有1人可“媲 |
8 | 史无前例,美国传来重磅消息 |
9 | 真的 !一切都在习近平掌控之中 |
10 | 快讯:普京宣布停火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