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拥护温家宝 不过是现代版“刻舟求剑”

www.creaders.net | 2012-02-04 19:20:07  博讯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博讯网的消息称,温家宝的两个秘书,国务院副秘书长、总理温家宝办公室主任丘小雄和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田学斌都身陷刘志军案。
 
 

   消息引述中央纪委一位司局级干部的话,说丘跟温跟了26年,可谓鞍前马后、形影不离。但丘小雄收受丁书苗(刘志军案中的重要商人)贿赂的事证据确凿,令温十分被动。但温家宝护犊有方,经过多方博弈、交换,已经基本内定不再追究丘的经济问题,丘被外放,到税务或财政部门任职,实现“软着陆”。

  该中央纪委的干部说,温的另一个秘书田学斌问题更大,据称仅其中一次接受丁书苗的单笔贿赂,就高达5000万人民币。田学斌平时被周围人称作温的“二秘”,既管温家宝的公务,也管温家宝的家务。

  中纪委人士透露,田学斌涉案后,温家宝妻子张蓓莉如坐针毡,要求温家宝务必力保。而田的相关材料放到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的案头后,胡气得发抖,差点儿得病。但由于胡考虑到一旦追究,一国总理身陷腐败丑闻,对党的形象可能产生巨大影响,于是任凭其他常委反对,还是一巴掌按了下来,不予追究。

  但中纪委该知情人说,现在这场博弈还没有完,田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因为常委中有人一直坚持要追究,胡不一定能压得住。温也正在下力气进行解套,温让其妻张蓓莉亲自出面,找中纪委的亲信人马,要求务必保住田学斌。田是否也要外放,后续如何,还有待观察。

  不过是现代版的“刻舟求剑”故事

  有人说丘的调离,是温“不惜断臂以示清廉”。“断臂”是对,“清廉”就无法“以示”了。因为对中共政治瞭解的人,都会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丘的问题,就是温的问题。连家人都约束不了,何以约束身边人?连身边都约束不了,何以约束国家官吏?更何况,在以人身依附为基本规则的中共利益集团中,丘的出事,又有多少是替温家扛得黑锅。

  这些问题和事实,杜导正、辛子陵这些老干部们不知道吗?

  事实上,更可能的情况是,老干部很清楚。像杜导正、辛子陵这样的老干部们,得知这些消息的渠道十分广泛,张叁李四王家事,本来也正是这类老干部们饭后骂娘的佐料。传得只会多,不会少。田学斌的5000万,到他们耳朵裡,只会再加一个0,断不会少。

  那么,为什么这些事没有影响杜导正、辛子陵们对温家宝的判断呢?相反,这类事越传,他们反而越起劲,越要提醒诸如胡总书记之类“不能批温”,不能“把温关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老干部们一身正气,向来“不信邪,不传谣”。果真是这样的吗?

  事实上,杜自己都向外,而且是向“境外敌对势力”透露小道消息,比如他就对《明报》记者说:在9月中南海一场有关“政改”的辩论中,“左派集体压过来,温总迅速被孤立。”杜导正还获悉,一些温总的支持者亦未敢直言支持。“有的人心裡支持,行动支持。有人心裡支持,行动却左顾右盼……于是,出现了如庐山会议中彭德怀被孤立一样的情景”。杜不可能参加那样的会议,但描述起来,如同亲歷。而且与一些“谣传”一样,也是“获悉”之类的用词,而且还有对一些人“心理”反映的肯定性的主观描述。

  网上有人评论,说杜导正、辛子陵是温的“亲信”、“马仔”,或者“受到了温的指使”。左派网站上更是一片声讨之声。

  但这种论调多少有些言过其实,在没有证据表明杜是受了某人的“指使”,是某人的“亲信”之前,我们不能轻易下此结论,怀疑这些老干部的善良之心。

  最可能的情况,恰恰是好心蒙蔽了眼睛,善良阻碍了判断。在人人腐败的情况下,腐不腐败已经不是这些老干部判断是非的第一条件。在他们心中,越腐败越要儘快改革,而改革要有一个灵魂人物。他们的成长经歷,决定了他们衹能以80年代的改革範式来认识问题。

  这些老干部,生于战乱,长于救亡,立于图存,浑身上下的思想武器,除了马列主义,几无他物。他们的言辞至今未脱离马列主义的影响,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所依仗的理论工具,还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不是现代民主政治理论。比起现代自由主义学者,他们其实就是传统的左派,不过衹是比起“极左派”来,尚算开明些罢了。

  所以,他们最高的思想境界,也衹能是80年代的改革範式。这几乎已经成为无所求的他们的灵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在改革思维上,不可能体认到陈永苗等宪政学者的主张。一句话,他们仍然坐在80年代的改革之船上。

  赵紫阳未去世时,他们尚可以视赵为领袖,为灵魂,顶多发发牢骚,骂骂娘,写点擦边球文章,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赵去世后,他们就无所归依了,于是他们的言辞越来越激烈。这都是灵魂躁动的必然。赵紫阳的去世,就像在80年代的改革之船上丢失了一柄剑。但船客们不愿下船,更不愿在与80年代改革背景根本不同的江海中搏击。于是他们为了梦境的延续中,在船上刻下一个印记,以期有朝一日找回那柄剑。

  当温家宝开始一次次谈“政改”后,他们游荡的灵魂好像有了方向。现在他们的灵魂不愿意再流荡,他们的灵魂似乎可以在现实中找到一个归宿,这个归宿就是温家宝。

  正是这种无所归依的灵魂需求,和对领袖根深蒂固的心理依赖,使他们不自觉地向温靠近。与其说是他们认为温家宝就是赵紫阳,不如说他们衹是需要赵紫阳,而温家宝适时的提供了一张赵的面具而已。

  温不过是“传统改革派”在失去赵紫阳这个精神领袖,进一步边缘化之后,演出的现代政治版“刻舟求剑”的故事。

  这种心理,必然会导致他们在看待温的问题上,只选择他们爱听的,爱看的。指望他们全面、平衡地看待温家宝,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要说他们听到这些消息后完全没有反应,完全不信,也是不对的。他们口口声声告诫最高当局不要对温“轻举妄为”,而不为温是否腐败进行半个字的辩护,也说明在他们看来,温的确是腐败问题。衹是对他们而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温谈“政改”,给他们的灵魂提供了一个方向,哪怕这个方向是虚妄的,总比没有方向灵魂无所归依强。(《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