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如21年前。昨日上午,《华尔街日报》及道琼斯通讯社中国主编班安祖(Andrew Browne)再次走进了总理记者招待会的现场。
这个在京生活近30年、报道两会22年的美国记者表示:作为两会的“休止符”,总理记者招待会已成为各界对两会议程的最重要期待之一,“是不可错过的重大事件”。
当时,中外记者不过二三百人,时间也不长,内地、港澳、台湾和外媒各有一次提问机会。自此,两会后举行总理记者招待会便开始制度化、常态化。
1998年开始,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入场证”、那张白底红字的邀请函变得“物以稀为贵”。因为数千名参与两会报道的记者,只有600多人有机会入场,而提问的机会更是“稀缺”。据记者统计,记者会虽已增加到两个半小时左右,但媒体提问的机会每年也就13个左右。
班安祖不担心“入场证”,因为报道两会的外媒,几乎每家都能拿到一张。但如何从几百名记者中成为1/13、获得提问机会,让每个记者都绞尽脑汁。
盘点过去16次总理记者会,“中国经济”的“点击率”犹如一条稳步上升的斜线:李鹏总理在历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了124个问题,经济问题占比16%,共计20个;朱镕基总理5次记者招待会,回答了73个问题,经济问题占比28%,共计21个;温家宝总理的前9次记者招待会,回答了135个问题,经济问题共计38个。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至2011年的三次总理记者会,关于“中国经济”的提问陡增,每年均达到6个,占提问总量的“半壁江山”。
除了经济问题,20多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入世、非典、奥运……也从未在总理记者会上缺席。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说,把这16次总理记者会的提问按年代归档,相当于收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编年体纲要”,其中折射出的是时代变迁、改革印记。
在喻国明看来,每年的总理记者会,都是针对当届政府的一次“大考”,“答题人”是总理。记者们的提问包罗万象,覆盖政府所有工作,且随机性很强,但总理手无片纸,每项工作进展、每个具体数据,都是随口道来、信手拈来,把记者会变成彰显中国形象的平台。
在普通民众看来,总理记者会也是每年唯一一次可以近距离观察总理的机会。喻国明说,在网络的助推下,总理记者会成为“全民两会”的载体。借助网络,数以百万的网友提交了数万个问题,其中不乏“高房价”、“看病难”等民生焦点问题。
喻国明说,国务院总理代表着最权威的声音,对外是解读中国的最佳平台,对内是了解政府决策的最优渠道。所以,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表现,对外是彰显中国人的勇气、锐气,能力和实力;对内是提神振气,增强全体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对于三任总理在记者会上的表现,班安祖觉得“三人都很睿智”,而且都个性鲜明:李鹏总理严谨、朱镕基总理激扬、温家宝总理外柔内刚。
他至今还记得朱镕基总理在记者会上的精彩语录: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班安祖说,2000年3月15日的记者招待会,朱镕基总理的几句真情告白,瞬间拉近了与600多名记者的距离,“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喻国明认为,总理记者招待会展示出中国领导人的多个侧面:智慧、坚强、博学……其中,最重要的是普通人的一面。正因如此,总理记者会拉近了中国跟世界的距离,成为中国进步的名片。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快讯!李嘉诚旗下长和突发公告 |
2 | 7-14!比中国男足还惨 8轮0胜沦为垫底 |
3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4 | 国防部暗示何卫东“行踪” 美情报消息引质 |
5 | 南京重磅宣布:全面取消! |
6 | 惊曝:泽连斯基要退出 川普:他会有大麻烦 |
7 |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
8 |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
9 | 俄乌交换遗体 “数量差异”惊人 内情曝光 |
10 | 川普的态度又转弯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