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美国经济“相当好”中国却有“散席”危险

www.creaders.net | 2012-03-19 21:10:52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记者明空综合报道:连续第三年,人们在春天满怀希望,以为美国经济会加快成长速度,走向阳光灿烂的季节。全球经济据信也已走上复苏之路。中国情形却似乎不甚乐观。继总理温家宝宣布G D 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之后,有人进一步认为,中国经济盛宴即将曲终人散。

据路透华盛顿3月18日电,由于裁员速度放缓,上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四年低位.工厂生产也在稳步扩张.零售销售在过去两个月升温.而在希腊重组债务并赢得新的救助资金之后,欧洲不再是迫切威胁.

尽管伊朗核问题导致汽油价格大涨了9%,也没有明显削弱消费者信心.美国密西根大学3月消费者信心初值下降1点至74.3,但现况指数微升.

"目前是一种理想情况-——国内生产总值(GDP)温和增长,就业市场逐步改善,通胀担忧只是暂时性的,"Potomac Research Group首席策略师GregValliere说.

与五个月前相比,情况明显改善,当时希腊主权债无序违约的危险迫在眉睫,且围绕美国预算赤字的持续纷争损及企业和消费者信心.

分析师去年10月时认为美国经济重陷衰退的机率为30%.而近来已听不到有关衰退的议论.现在更多谈论的是持续性复苏.

投资者上周纷纷涌入股市,出脱避险的美国及德国公债,波动率指数触及2007年夏季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低点.该指数追踪美国股市波动性,已被视为华尔街的恐慌指标.

"全面考虑,我认为现在状况相当好,"前美联储主席沃克尔上周在一次经济峰会上表示.

而在去年这个时候,美国2-4月每月也是新增逾20万个就业岗位.但随后爆发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导致油价飙升,增长被扼杀在萌芽中,之后日本大地震令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断,美国经济再遭重创.2011年第一季工业生产仅增长0.4%,第二季增长1.7%.

2010年经济前景看起来也曾有走强迹象.企业在3-5月期间每月新增30.9万个新岗位,第一季经济增幅达到2.7%.然而这种反弹主要是由于企业在逾70年来最严重衰退过后补充库存,因而最终只是昙花一现.

但愿这一次或许不同.

香港经济日报3月14日的社评相信美联储局和华府正筹谋撑楼市新举措,因未见底的楼市,已成美经济复苏后劲与奥巴马年底能否连任总统的重要因素.

社评指出,储局新举措的重点将不再是印钞推升金融市场,而是支撑楼市.

IMF赞扬中国 称全球经济已走上复苏之路

图:拉加德

另据路透华盛顿3月1日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全球经济大幅放缓的可能性已经降低.不过IMF警告,油价升高给全球成长带来风险,若其他地区不增产,则中东供应冲击带来的影响"将很大".尤其是伊朗石油出口中断可能引发初始价格增加20-30%.

3月19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也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欧元区及美国的经济情况已出现稳定迹象,全球经济避开了再度衰退的危机,但发达国家的严重债务及油价持续上涨的问题仍是一大风险。

据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18日于北京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说,抵抗美国和欧洲金融及财政危机的努力开始取得效果,所以她对全球经济前景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她特别赞扬中国是20国集团非常有影响力的成员,为减少全球经济体爆发危险性危机的工作,中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拉加德并表示,在中国进行适当的市场化结构调整后,人民币将来可以成为环球储备货币。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拉加德还说,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仍然非常脆弱,中国要继续支持增长,并把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为内需拉动。

中国经济学家李稻葵对此表达了不同观点。他认为,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结构调整,“如果中国一味地追求短期的增长,我相信未来的增长会受到损害,未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会打折扣,最后的受害者,不仅是中国自己的老百姓,其它经济体的老百姓也是受害者。”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也重申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的,中国政府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并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的突破。

他说:“对于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目标。”

图:2012年3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纽约经济俱乐部上讲话。人们在春季满怀希望,认为美国经济可能会加快成长速度,走向阳光灿烂的季节。REUTERS/Adam Hunger

中国经济盛宴即将曲终人散?

第一财经日报称拉加德还强调“我们不认为中国经济的下一步是硬着陆。”。然而,19日华尔街日报中文版译自MarketWatch(作者Satyajit Das)的文章说,中国如今面临着大问题。

由于美国和欧洲这两大主要贸易伙伴经济疲弱,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预计仍将不振。而中国国内通过举债来推动的投资也开始显现出副作用。

中国维持高增长水平的能力值得质疑。更确切地说,人们无法确定中国是否还有能力进一步刺激经济。中国是否有能力让自己的经济适应这一新的经济环境,是它重新平衡国内消费和投资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济增速的放缓还会造成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挑战。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承认,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

传统的看法是,中国将能够利用其庞大的外汇储备、国内巨额存款和债务水平低的优势来继续刺激需求。

但文章指出,中国外汇储备的价值已经缩水。而且必将大幅缩水。

中国的债务水平也比它通常所承认的高很多,虽然其债务大部分是内债。中国的债务总额约为3.6万亿美元,占GDP的59%。

中国管理汇率的灵活性也是有限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以及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汇率操纵的可能性等等都限制了中国汇率政策的转寰空间。

文章认为,从2007年到200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假象。从2008年起,中国8%到10%的总体增长率是由平均占GDP三至四成的新增贷款推动的。这些贷款中,最高20%到25%的部分到头来可能会沦为坏账,亏损幅度相当于GDP的6%到10%。如果把这些亏损减去,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就会低很多。

有关中国经济的讨论,核心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的问题。

软着陆的观点认为,投资和房地产泡沫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北京拥有足够的财力来放宽货币政策,推动银行贷款,以提振经济增长,同时还可以调整一些具体政策,比如购房限制以提振价格。

在这种观点看来,中国能够提高国内消费,使之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过剩的产能会逐步得以消化。增长速度逐步降下来,但不会在社会和政治上造成混乱。

硬着陆观点则认为,如果资产价格泡沫迅速破灭,中国银行系统存在的问题集中爆发,那将造成破坏性后果。恶劣的外部环境和对外投资产生的亏损会令问题雪上加霜。增速勐降,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和政治矛盾接踵而至。

文章明显倾向支持硬着陆观点。文章说当以债务和投资推动的增长周期结束时,其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中国经济模式的形成曾借鉴日本,而日本的教训也值得记取。日本经济上世纪60年代的年平均增速为10%,70年代为5%,80年代为4%,后来在债务推动下形成的泡沫破灭,在破灭后的调整过程中,日本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文章最后引用中国的一句古话作为结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