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薄熙来事件中共仍噤声 反而深受其累

www.creaders.net | 2012-03-23 19:42:35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自3月15日薄熙来骤然落台后,当局再未给出任何官方消息。享受了近30年太平政治生活的大陆民众却对于这事件报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度。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谣言四起,一时间 “双规说”、“枪响说”、“政变说”喧嚣尘上。种种传闻再被冠以春秋笔法,将中南海政局描写的步步惊心,似乎中共一夜间又回到路线斗争的年代。而中共方面,不仅频频进行言论管制,而且自己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一个噤声的状态。这种在互联网时代显得僵化落伍的文宣方式让中共正在成为话语权上的被动方,处处显得被动。

  处理薄熙来 党内程序稳步推进

  截止目前,在这起由王立军滞留美领馆到薄熙来去职重庆的政治事件中,中共作为一个有着60余年管理中国经验的政党,在处理手段上并无大的不妥。无论是从2月6日中央高层刚刚获得王立军擅自进入美国驻成都领事馆的消息,即派国家安全部门前往美领馆,劝说王立军相信中央,接受调查,使其尽量避免成为一起重大涉外事件;还是温家宝在3月14日两会后记者会上苦等记者关于此事的提问,并最终给出“中央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专门调查。目前调查已经取得进展”的回答,为中央下一步动作吹风;直至15日宣布薄熙来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接替者、有着丰富地方管理经验的张德江以及代表中央的中组部长李源潮即刻赶赴重庆,对重庆所有干部进行当面训话,称“这次重庆市委主要领导调整是鉴于王立军事件造成的严重政治影响,中央从当前形势和大局出发慎重研究决定”,统一共识。可见高层在这一个多月内已将该事件按照中共党内一贯的组织程序进行了有步骤的安排、推进。

  中共正面临十八大换届的重要时刻,共和国史上第五代领导集体将在这次会议上决定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将是中共领导核心建国后第二次的平稳交接,更被外界解读为中共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度建立的重要一步,因此,力保十八大不出意外的召开,成为现阶段摆在这个拥有8,000万党员的政党面前最大任务。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为何中共高层在解决薄熙来事件时如此低调,宁慢勿错。在历史上处理林彪叛逃、毛泽东死讯、罢黜华国锋等重大政治事件时均采用了这种方式,保证了政局的平稳过渡。

  世界已不同 官方形象不应隐匿幕后

  但是世界已然不同,如果说在几十年前那个靠报纸、广播为主要传播媒介,所有媒体在中共统一部署下进行发声的时代,如此处理无可厚非的话,那么如何在现代传播环境下对此类重大突发政治事件进行公关、宣传,如何在谣言四起的“真相空窗期”内进行有效的辟谣和舆论导向及管控,中共就显得固步自封、乏善可陈。

  以此次薄熙来事件为例,从2月6日至今,所有的正式官方消息除了重庆方面擅自发布的、已引为笑谈的“休假式治疗”和薄熙来在两会上“最后的自辩” 外,剩下的就是外交部在2月9日证实王立军曾进入美领馆,和3月15日官方公布薄熙来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以及温家宝在两会上的寥寥数语。

  虽然可以理解为中共在处理此事时力求稳妥,不到整个事件脉络彻底理清,官方有个明确定论之时,不便对公众公开。但是这种近似于迟钝的稳妥与今天公众快速消费信息的需求形成了天然的冲突,使得中共必须为自己这种老旧陈腐的文宣方式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公众在得不到及时的官方消息之时,需要大量的由所谓“民间通讯社”传播的小道消息,而这其中大部分是累及中共形象和政治形势的谣言。正如此次“薄熙来事件”中所谓“京城枪响”、“中南海政变”等谣言出现倒逼中共之势。从“王捕头夜奔美领馆”到“平西王黯然离山城”,虽然当局频频对敏感议题进行屏蔽,但网络依旧在客观上撑大了中国的政治言论讨论空间,“薄熙来”被屏蔽就以“薄督”称唿,“薄督”被屏蔽就以“西南王”称唿,更导致了流言走向扩大化。物议纷纷的结果就是中共官方形象频频于幕后被演绎,话语权被打的七零八碎。

  已成关注热点 消息不应被外媒主导

  另一方面,从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来说,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已不是当年大而无力的“第三世界”国家。今天,发生在中国的一切事物都很容易“世界化”。何况薄熙来本就是“政治明星”,他突然落台这样的政治事件,更不可能关上房门自己静悄悄解决。整个地球村都在关注,好奇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这种心态的现实反映从2月6日王立军事发之后包括路透社、《金融时报》等外媒对薄熙来事件保持了浓厚的兴趣,从两会之上对温家宝、薄熙来纷纷提问,到这些媒体陆续发布所谓“北京观察”,对“京城枪响”、“中南海政变”等流言大肆报道,在中国民众茫然无措的情况下进一步以看似权威的舆论进行误导。

  事实上,凭借着在国家崛起和民众生活提升方面做出的成绩,目前的中共可以说是正处在其维权和统治力全盛的阶段。借助庞大的国家机器和权威的媒体喉舌,辅以现代的政府形象公关策略,完全可以在遇到此类重大突发政治事件时做出有效措施,上抚党员、下慰民心。而不仅仅是依靠拖沓、隐瞒、封锁,在党媒上发布只字片语供民众“解题”等陈旧老套措施。其实,中共以往在“让事实说话”来破解谣言方面也有不少范例,相信只要在观念上能够“与时俱进”,改变上述僵化套路的办法并不难找。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