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前市委书记陈希同访谈录将在香港出版,无疑,这将成为一件具有轰动性的事件。在20世纪90年中期,陈希同曾涉嫌腐败丑闻而陷于政治漩涡之中。一些专家们认为,陈希同腐败案件和现在的薄熙来事件有许多类似之处。这本书的出现,恰如其时,对薄熙来案件有火上浇油的感觉。
这本访谈录将于6月与读者们见面。但是,这本书的若干章节已经被一些香港和西方的媒体所掌握。德国之声报道称,根据这些材料,已经可以做出判断,即将出版的访谈录可以在那些认为薄熙来前不久被免职是出于政治因素的人们当中产生强烈的回应。1998年,陈希同被判处16年监禁,在保持长时间沉默之后,这位前政治家准备对自己进行保护。对于这样高层次的领导来说、或者对于中国党内生活来说,这都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
陈希同认为,他是中共党内各集团斗争中的牺牲品,而对他所进行的关于腐败的指控,仅仅是将其免职的一个借口而已。他说,他的案件是“文革以后涉及高层领导人最严重的不公正审批。”在对话中他强调说:“在权力斗争中,任何事情均会发生。对手会用一切卑鄙手段去夺取权力。”
2012年2月,当重庆发生王立军逃亡美国领事馆事件之后,一些博客写手就已经回想起陈希同事件了。当年,在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案件出现前,发生了与陈希同最为接近的副市长王宝森自杀事件。而在王宝森自杀之后,北京主要领导涉嫌巨额受贿的信息才浮出了水面。
现在,在一些博客中,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内容。要知道,王立军在若干年中一直是薄熙来的左右手,因此他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进而出现了对薄熙来违法犯纪的指控,从而导致薄被从政治局中免去职务。
德国之声报道称,专家们的一些观点也许会出现些许偏差。但是,在中国关于腐败方面的指控确实曾经成为、也还将成为党内斗争的工具,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就此问题,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安德烈·卡尔涅耶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这本访谈录是在一个非同寻常的时刻面世。因为整个中国都在讨论具有轰动性的薄熙来解职事件。显然,这本书的出现,恰如其时,有火中浇油的感觉。在20世纪90年的中期,陈希同案件确实令人震撼。但是,薄熙来事件所带来的震动要远远高于陈希同案件。这并不是因为薄熙来的地位更高或更有秀之于林的威望,而是因为社会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老百姓也曾经对陈希同案件进行过讨论,然而,当时的极权传统要更为强悍,因此,那些不同意将陈希同免职的声音是难以听到的。”
卡尔涅耶夫副院长认为,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人都在讨论,针对薄熙来和他家庭的举措是否公正。而且,社会的反应也极为复杂:有的人很高兴看到重庆市委书记走下权坛、有的人却带有怀疑的眼神看待这件事情、而另一些人则对此表示愤怒。甚至那些认同官方观点的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也明白,薄熙来案件并不是孤立的违法行为。这里边参杂着薄熙来个人的野心、“重庆模式”优越性的争论、党内左右派之间的斗争以及各种政治领袖人物之间的较量。因此,陈希同的这本访谈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要知道,他试图告诉大家过去政治生活的内在动因。安德烈·卡尔涅耶夫认为,陈希同回忆录的面世,将为中共涉及权力交接的18大之前的争论带来新的刺激性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