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中国人关注的头等大事。
而近一段时间来,毒胶囊事件尚在查处之中,西南地区最大油脂企业又被曝光使用工业油制造食用油产品,广东佛山出现工业盐造酱油事件,发于山东的甲醛白菜事件则在多省发酵。
上述吸引全国公众眼球的种种事件,仅是近年食品安全事件中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水面以下是多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化工合成物,被非法添加到各个领域里的食品、药品中。从2000年至今,有20个此类案例:
非法添加剂名称
|
主要使用领域
|
典型事例
|
工业明胶
|
冰淇淋、肉皮冻等
|
2012年4月,因含有使用皮革下脚料熬制的工业明胶,通化金马、四川蜀中等九家药企生产的胶囊被查出铬超标
|
焦亚硫酸钠
|
陈粮、米粉等
|
2012年4月,媒体报道蜜饯生产厂家滥用焦亚硫酸钠等添加剂对劣质桃肉进行漂白、防腐
|
吊白块
|
腐竹、豆皮等豆制品、粉丝、面粉、竹笋
|
2011年11月,湖南长沙“闽乐”腐竹作坊生产的腐竹,大大量添加吊白块,涉案价值超2000万元
|
工业用火碱
|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生鲜乳
|
2011年6月,河北石家庄查获一黑窝点利用双氧水、工业用火碱等,加工牛肚、鱿鱼、鸭肠、海参等产品
|
亚硝酸盐
|
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熏、烧、烤肉等
|
2011年4月,女孩徐伊铭因亚硝酸盐严重中毒身亡,她生前食用了一家熟食店亚硝酸盐含量超标150倍以上的炸鸡食品
|
硼酸与硼砂
|
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
|
2011年2月,北京市场上三种河南产腐竹检出含有硼砂
|
工业用乙酸
|
勾兑食醋
|
2011年,广东发现有企业用工业用乙酸代替食用冰醋酸勾兑食醋
|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即“瘦肉精”,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
|
猪肉、牛羊肉及肝脏等
|
2011年,河南等地养猪场违规食用“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猪肉原料还流入双汇等企业
|
荧光增白物质
|
双孢蘑菇、金针菇、白灵菇、面粉
|
2010年12月,辽宁沈阳检出一例杏鲍菇含有荧光增白物质
|
抗生素残渣
|
猪肉
|
2010年12月,有报道称中国养殖业抗生素滥用严重,专家指有的鸡、猪已经把抗生素当饭吃
|
工业硫磺
|
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龙眼、胡萝卜、姜等
|
2010年9月,陕西西安有很多经营者用工业硫磺寻址生姜、“硫磺姜”估计西安份额六成
|
工业用甲醛
|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血豆腐
|
2010年夏,黑龙江哈尔滨有市民因食用含甲醛溶液浸泡的鱿鱼出现过敏症状
|
工业氯化镁
|
木耳
|
2010年,黑龙江有商家用含工业氯化镁的溶液浸泡黑木耳,以使其更为肥厚,改善卖相
|
毛发水
|
酱油等
|
2010年,青岛媒体报道山东、河北等地形成了毛发生产酱油的链条
|
工业酒精
|
勾兑假酒
|
2009年,湖北五峰发生多起工业酒精勾兑假酒致人中毒事件,造成4人身亡,12人住院治疗
|
三聚氰胺
|
乳及乳制品
|
2008年9月,三鹿等知名乳企生产的牛奶原奶中检出三聚氰胺,大量儿童食用三鹿奶粉后出现肾结石,引发全国乳业大震动
|
工业染料
|
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
|
2007年,陕西延安查出一窝点用纺织品着色剂为熟肉制品着色,改善其品相
|
苏丹红
|
辣椒粉、含辣椒类的食品(辣椒酱、辣味调味品)
|
2005年春,肯德基部分食品及亨氏辣椒酱中检出苏丹红,后溯源至广东田阳公司
|
敌敌畏
|
火腿、鱼干、咸鱼等制品
|
2004年7月,深圳卫生监督部门查出12种咸鱼干,含有敌敌畏成分
|
工业用矿物油
|
陈化大米
|
2000年,含有有害工业原料石蜡油的有毒大米,先后见于广东、吉林、甘肃、四川等地市场
|
相关专家分析指出,民间使用化工物质进行食品造假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四种:
1、工业用原料代替食用类原料进入食品。
上述毒胶囊、工业盐酱油、工业油等事件皆属此列,至少有十多种。
2、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因新闻事件而臭名昭着的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属于此列,数量最多。
3、合法食品添加剂被滥用。22个食物品种中,各种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酸度调节剂等,经常被滥用。
4、新的“发明创造”。此类未被列于卫生部名单,但中国民间的“化工食品专家”一直活跃在此领域,近年涌现出牛肉膏、肉宝、一滴香、人造鸡蛋等“杰作”。
在所有工业原料入侵食物的案例中,工业酒精勾兑假酒影响最为恶劣。2003年,云南玉溪30多人喝过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后中毒,4人死亡;2004年,广州发生两起同类中毒事件,14人死亡,10人重伤;2009年,湖北五峰再发类似事件,4人身亡,12人住院。
被用于食品中的非食用添加剂,其绝大多数为化学合成物。多数作恶的非法化学合成物,已因为食品安全事件被公众熟知。例如因双汇事件出名的瘦肉精,因三鹿事件出名的三聚氰胺、蛋白精,以及因作恶过多被熟知的苏丹红、吊白块、革皮水解物、毛发水、孔雀石绿、水玻璃等。
一食品安全专家认为,滥用合法添加剂现象在食品领域已非常严重。公众经常见到的色美味香的腌菜、渍菜,可能加入了过量的胭脂红、柠檬黄等着色剂,过量的糖精钠、甜密素等甜味剂,以及过量的防腐剂。色泽红润细嫩的鲜瘦肉,也可能是用多了胭脂红。那些煮了不发黑的海虾,可能是虾粉过量的结果。在市面上,总能见到漂白剂放多了的馒头,膨松剂过多的油条、糕点,护色剂过多的卤肉,滑石粉放多的小麦粉等。
民间的“化工食品专家”出于逐利需要,在不断进行着“发明创造”。如近年市场上出现的让饭菜更香的一滴香,让红烧肉加倍美味的肉宝,可将猪肉制作成“牛肉”而难被识破的牛肉膏等。经专业人士研究,上述 “发明物”,均由民间食品人士把各种合法添加剂和部分未证明无害的添加剂,进行各种配比的搭配而成。公众的胃,正成为这些化学食品的试验场所。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消息传来,中国企业吓坏了 |
2 | 蔡奇饭碗砸了 王毅也悬乎 |
3 | 中国官方宣布 他出席川普就职典礼 |
4 | 北京电视台面临关闭 蔡奇不淡定了 |
5 | “最美死刑犯”20岁枪决 死前从下体取出1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