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共十八大的临近,各类准备工作也开始步入正轨。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继发表定调胡温黄金十年的文章后,再度以“时代需要怎样的价值”为主题发表系列文章。截至多维记者发稿前,该报已连发两炮且将重点放在了肃清精致利己主义和狭隘极端主义上。
6月12日,《人民日报》在第4版“人民论坛”栏目发表题为《警惕“精致的利己主义”——我们时代需要怎样的价值之一》的文章,拉开了十八大前肃清中国当前混乱价值观的序幕。文章从“最美”切入,正文着重批驳了披着精致外衣的绝对利己主义者钻空子、把利益当做唯一驱动的作为。文中提到,倘若在“精致”的设计下,绝对的利己变得不那么扎眼,逐渐在社会成员中获得“理解”、得到认同甚至可以跟随,整个社会的价值难免被消解,一个时代的风尚难免被侵蚀。
早在此文面世前,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就曾在一次专题研讨会上公开表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钱理群此番言论惊起四座,从中亦不难看出精致利己主义在中国的广阔市场。
14日,《人民日报》发表第二篇系列文章——《摈弃“狭隘的极端主义”》,开篇即对“极端主义”做了定性: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红即黑的思维方式。在正文中,文章重点呈明了极端主义表征和后果。如一说到“文凭腐败”,就将所有官员的在职文凭都视作以权谋私的结果;当某个具体事情被上升到“爱国” 层面讨论时,一方往往指责对方是崇洋媚外的“卖国贼”,另一方则斥之为误国误民的“爱国贼”;因为有消极腐败现象,就把国家说得一无是处等。
此文一经发出,随即召来众多新闻网站转载。新华网保留了《人民日报》的原题,并未突出文中提到的腐败现象及批评国家等关键词,进行了全文转载且以醒目黑体字置于要闻区;其他众多商业网站则以“因部分腐败现象批评国家是极端主义”为着力点,这一新闻点显然更加夺人眼球。
围绕腐败问题,此前已经以中共官媒《环球时报》的一篇“适度腐败论”为由头进行了一场口水战。网络媒体刻意从文中提取“腐败”、“极端主义”等新闻点,也与这场口水战引发的围观效应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单从网媒意图传递给公众的核心信息来看,不免又引起新一轮的口水战,因为“对腐败零容忍”早已成了共识,公众对部分腐败现象持有批评态度实属应然,何故被归于“极端主义”之列?然通读全篇后,不难发现,这只是网媒为吸引眼球断章取义的市场化操作结果。
诚如文中所言,身处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世界,包容的观念、理性的思维,已然成了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杆。当前的中国,正值换届之际,肃清精致利己主义和极端主义很有必要,但要取得实效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是频频受到类似彭宇案、小悦悦等考验社会良知和价值观的恶性事件时,如何避免举国坠入利己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漩涡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