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共十八大“海选”是“党内民主” ?

www.creaders.net | 2012-08-06 20:51:36  明镜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胡平:一旦有了党内民主,一党专制就不复存在

  盛传中共就十八大领导成员人选进行了内部“秘密投票” ,这是否中共「党内民主」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共 “ 党内民主 ” 是否可行?是否开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化? 8月号 《大事件》 杂志发表民主理论家胡平专稿,胡平认为:世间根本不存在一党专制下的党内民主,好比世间不存在圆形的方,因为一党专制和党内民主是互相矛盾的。一党专制就是一党专制,一党专制不但意味着执政党以专制的方式治国,首先在于执政党以专制的方式治党,因此,一党专制下不可能有党内民主;一旦有了党内民主,一党专制就不复存在,它马上就变成了多党民主或曰全民民主。

  一直有人主张,在一党专制的前提下实行党内民主。有人希望它能成为多党民主或曰全民民主的替代物,有人则希望它成为从一党专制到多党民主的过渡。由于强人远去,指定接班人的办法已经走到尽头,恢复世袭制又决无可能,于是,党内最高权力的交接就成了棘手的问题。既然在今天,一般人公认的权力合法性来源只有一种,那就是民主;所以党内民主的问题益发显得迫切,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谈论党内民主。

  然而, 胡平要问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果真有一种一党专制下的党内民主吗?我们知道,早先的苏东各国,早就有人积极主张党内民主,但是直到那里的一党专制终结,也没见有谁搞起过党内民主。按理说,如果世间真有一种叫一党专制下的党内民主这种东西,早就该有人搞出个样子来了;但是迄今为止,有谁见过这种党内民主呢?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能有一党专制下的党内民主呢?既然在经济改革上,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在政治改革上,为什么不能让“一部分人先民主起来”,让共产党员先民主起来,让党内先民主起来呢?在民主的西方,早期的民主不也都是少数人的民主,一部分人的民主吗?

  胡平指出,答案很简单,因为党内民主在事实上不成立。因为党员资格不是一种客观的界定。过去西方国家实行一部分人的民主,对参政权的限制是以诸如财产状况、文化程度、以及种族或性别一类客观条件为标准。这样的限定才有意义。党员资格则不然,只要你志愿加入,基层党组织又同意接受,你就可以成为党员。

  你不可能使成千上万的无产者一夜之间变成有产者,更不可能使成千上万的女人一夜之间变成男人,使成千上万的黑人一夜之间变成白人,但是你完全可以在一夜之间就使成千上万的非党员变成党员——只要你让他们填个表,发给他们一份党证就行了。

  一般来说,所谓党内民主应该是指党员在党内确实享有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和投票选举的权利,党内允许存在不同的派别,各派人物可以通过竞取党员的选票而得到作出决定的权力。

  如果共产党宣布只有党员才有参政权,那么,所有想参政的人就可能都会要求加入共产党;既然在这时党内派别已经合法存在,那么,党内各派都可能为了壮大自己一派的实力而拼命将党外人士拉入党内,而社会上的各种人都不难在党的这一派或那一派中找到自己的认同,于是,党内民主马上就变得和全民民主没有两样了。

  在十八大召开前夕,中共党报党刊接连发表有关前期工作的报道,声称是党内民主的巨大进展。然而我们只要稍加考察就可发现,这些前期工作和真正的民主毫不沾边。

  胡平指出,操控选举,最重要也最常见的一条就是控制提名权。在江苏省党代表候选人的产生过程中,不论几上几下,每一轮都是要经过领导者过滤,最后还是由上级领导确定正式候选人。这就意味着,领导不喜欢的当不上代表。不错,正式代表是通过差额选举产生的,但是这里的差额,无非是在领导喜欢的人中间挑选而已。这种预先就把不合领导心意的人排除在外的选举和选举的本义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这就比基层人民代表的选举还不如。在基层人民代表的选举中,好歹还允许有独立候选人呢——起码在理论上。

  香港《明报》引述接近中共高层的北京学者透露,强化民主将是中共未来重要政治方向。党内民主推荐的选拔方式或在未来逐步形成机制,例如由全党正部级以上官员进行民主投票等,甚至未来最高领导层也可能实现差额选举。

  这里提到的“全党正部级以上官员民主投票”应该是指5月7日的那次“海选”了。据说那次投票的情况是,300多名省部级官员接中办通知,齐聚北京。大部分与会者事先并不知道会议的主题为何,很多人还以为是通报有关薄熙来的问题。会议开始后才知道是要他们投票,选举十八大的政治局常委和委员。

  胡平指出,这是一场很奇特的选举。没有人主动站出来参选,更没有人发表竞选演说,也没有人助选,甚至没有一份候选人名单,只有相关的资格规定。凡具备相应资格者都算候选人,想选谁就选谁。这种选法和有些村民选举的“海选”很类似,故而也把这次选举称为“海选”。

  但其实,这并不是选举,而只是徵集意见。因为投票结果不公布,也没有法律效力,仅供高层参考。照一般估计,得票领先的人到头来未必在权力机构中也居于领先地位,但得票挂尾者则很可能会被排除在外。

  胡平指出,把这次投票称为民主推荐是完全错误的。严格说来,“民主推荐”这种说法本身就站不住脚,因为是民主(投票具有法律效力)就不是推荐(仅供参考),是推荐就不是民主。

  再者,民主的精髓是辩论,是言论自由。它要求所有成员在合理的时间范围之内,有同等的有效的机会来瞭解各种选项的政策及其可能的结果。真正的选举总是众声喧哗的。即便在威权时代,台湾的选举也因其言论的相对开放,故而被称为“言论假期”。5月7日的“选举”却是一场哑剧:没人宣布参选,没人助选,没有演说,更没有辩论。

  中共高层为何害怕辩论?因为它担心,一旦开放辩论,党内的分歧就会表面化,公开化,不同的派别就会成形,党就有可能陷于分裂。这种担心倒不是毫无根据。

  胡平的结论是:从党内民主入手,进而带动党外民主、社会民主。这种思路很诱人,但是不实际。如果我们懂得了,所谓 “坚持党的领导”,无非是坚持党的领袖们的领导,坚持党的领袖们对权力的垄断,那么我们就该知道,对于这个“党的领导”而言,来自党内的反对力量并不比来自党外的反对力量更容易接受。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