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十八大代表构成
北京拥有众多学术科研机构,而其中尤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字号」、「中字头」的机构最为重要。他们本身都直接为中央、国务院高层服务。在十八大代表中,就有一批来自这些机构的着名专家学者入选,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方金英、国防大学信息作战研究所所长郭若冰等。
为政治中枢授课
自2002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共举行了77次集体学习。作为中国的政治中枢,中央政治局的学习内容,往往被外界视作释放政策信号的途径。而为政治局讲课的专家,则无可争议成为中央智囊学者。十八大代表中,就有多位曾担此重任。
譬如,蔡昉曾于2010年12月和2012年2月,两次为政治局的集体学习讲课,主题分别是「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他因而成为极少数曾多次给政治局讲课的学者之一。韩俊曾于2009年1月主讲「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张宇燕曾于2004年2月主讲「世界格局和我国的安全环境」。
直接参与高层决策调研
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大首创「专职常委」,吸纳10位知名专家,这被认为是全国人大加强自身专业化建设、提升立法水平的重要标志。时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的方新,就是10名专家之一。几年后,方新升任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而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进一步吸收学者参加常委会,蔡昉得以入选。在全国人大任职期间,他们直接参与了有关科技、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调研工作。
国防大学教授郭若冰是解放军信息化作战研究所的学科领军人物,并曾担任过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其在2007年完成的专着《军事信息学》,被解放军全军学术学位委员会确定为中国军事信息理论研究的第一部专着。
这批智囊学者作为十八大代表,能够直接参与这一最高层次的政治活动,是中央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体现。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华曾执掌智囊机构的「当家人」,也都悉数当选十八大代表。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习傻眼!人刚走,越南翻脸速度惊人 |
3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这份关于中国的民调出乎两党意料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