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在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三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间隙向记者透露,按照规划,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射3颗海洋卫星,其中2颗 “海洋一号”系列卫星(即水色卫星)、1颗“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即海洋动力卫星)。
“目前已实现了对包括黄岩岛在内的远海海域的环境观测。”蒋兴伟说,海陆雷达卫星系列建立后,将能实现对海上目标的监视,满足在恶劣海况下对海上溢油等灾害应急、海洋权益维护保障、海域和海岛监管等监测和监视的需求。
稍早时候,国家海洋局透露,在对我国近岸海域实现业务化定期监测后,我国海域动态监管实现又一重大进步,逐渐实现从近海到远海的覆盖,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卫星遥感影像,被纳入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
“运行情况非常好。”系统建设的三家单位之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的副主任夏登文说。
据了解,该系统于2006年启动建设,2009年实现业务化运行。利用卫星遥感监测、航空遥感监测和地面监视监测3种手段,对我国近岸及其海域开发活动实施立体、动态监视监测,全面掌握海域资源、海域使用和管理状况,及时为各级政府、海洋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在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的主界面上,有海洋功能区划、区域用海规划、围填海计划、海域权属管理、海域使用金管理、海域使用统计、动态监视监测、地图定位分析8大功能模块。在地图定位分析模块中,工作人员可浏览多期高分辨率、低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这相当于安装了一双‘天眼’。”夏登文评价。
据悉,通过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海域使用疑点疑区遥感监测、区域用海规划遥感监测以及重大建设项目遥感监测的长效机制。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洋卫星还处于起步阶段。蒋兴伟说,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是国家对海域进行动态监管的重要手段,但我国海洋卫星的设计寿命普遍只有两到三年,与欧美一些国家卫星寿命七八年的差距较大,而且也无法做到像欧美等发达国家卫星那样连续发射,因此,对我国海域进行长时间、不间断观测,对海域空间资源开展监控常受到制约。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中国外贸企业订单爆满 曝主因是… |
3 | 有一种痛苦叫搬进了“大平层”,不好住还不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6 | 习傻眼!人刚走,越南翻脸速度惊人 |
7 | 网友惊呼 习近平排场之大 只有1人可“媲 |
8 | 真的 !一切都在习近平掌控之中 |
9 | 史无前例,美国传来重磅消息 |
10 | 快讯:普京宣布停火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