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形容,莫言的脚「仍踩在他的泥土上」,能够被世界所拥抱,意义非凡,她希望莫言得奖可以让中国领导人认识到,除了政治,还有文学以及文学不可缺少的人性真诚的普世价值存在,愿意「把中国心灵大门打开」。她并以莫言与高行健比较,指出真正能进入高行健文学世界的人是少数,而莫言无论看门道或看热闹的人,都能进了其世界。
龙应台与莫言交情不错,获悉莫言得奖后,她直唿太棒了。她说,高行健彻底被中国排除在外,他作为文学奖得主所应散发的精神力量,「被一个防火墙所彻底挡住」。莫言得奖则非常难得,他可以担任文化大使,不是为中国大陆宣传,而是让他到世界游走,展现他自己的魅力就够了。
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教授帕克(Prof. David Parker)表示,很多人可能都对莫言获诺奖感意外,因为诺奖评审过往给人的印象是不大支持中共,而莫言对中共「比较顺从」,曾拒谈论刘晓波获颁和平奖,「实践了其笔名莫言的风格」。
鑑于外界常以政治眼光看待诺贝尔奖名单,帕克估计,今次评审可能想显示「政治中立」,除颁奖给内地不同政见人士,也颁给接近北京人士以作平衡,也可能想为刘晓波得奖作补偿。对于莫言获奖事先张扬,他估计评审中可能有人走漏风声,毕竟要绝对保密十分困难。
香港作家廖伟棠对本报表示,虽然莫言的文学意味与其他历年获得诺奖者不相伯仲,但莫言没有彰显诺奖所追求的理想主义,他对莫言获奖并不支持。但廖伟棠相信,诺贝尔委员会颁奖莫言,并非是向中国屈服,「文学奖的评审结果向来特立独行,要巴结强国的话早就把奖颁掉了,不用等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