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二十多年前,当莫言的《红高粱》系列轰动中国文坛时,我就多次半开玩笑的说过,如果有一天诺贝尔文学奖能颁给中国的作家,最有可能获奖的就是莫言和贾平凹。
“默言”
第一次见莫言是在1986年初,那时我是《文汇月刊》的编辑,去解放军艺术学院作家班找李存葆和崔京生组稿,而莫言是解艺作家班的学员,刚发表了引起文学圈注意的《透明的红萝卜》。
我的印象是,和他那些高谈阔论的同学不一样,一看就知道是农村出身的莫言外表平凡且带点害羞,他那天安静的坐在宿舍的一角,听我们胡天海地的瞎聊,甚至没有插过一句话,沉默得很像他的笔名“莫言”。
在那之后没两个月,整个中国文学圈里就开始讨论这之前几乎默默无闻的莫言和他的《红高粱》,还有人把他比作中国的马尔克斯,而深爱《百年孤独》的我也从此对依旧在各种场合保持害羞状的莫言生出好奇。
尽管寄给我的文学杂志多到根本无法看完,但对莫言的小说我总不会放过,不仅是倾心于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更觉得他的作品震撼心灵,但是他那过于血淋淋、活生生的暴力描写,比如生剥人皮等,却时常让我做噩梦,还曾从梦中哭醒过。
所以有时会猜,莫言之所以“默言”,也许是怕自己一开口说话,可能会蹦出太令人瞠目结舌的东西?
“大表哥”
其实沉默和害羞的莫言很有蔫坏一面,这是我偶尔和他一起参加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学》的笔会时,对他稍有了解后发现的。那次丹东-宽甸笔会邀请了十多个青年作家,其中包括莫言、刘震云、刘毅然、魏人、刘西鸿、张欣和我。
笔会间的一次晚宴有辽宁省委领导人出席,在省委副书记还在台上发言、领导尚未入席前,我们这桌居然在莫言和魏人的带领下把一桌菜一扫而空,然后开始抢西瓜,以致组织者生气的斥责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作家!
组织者在宽甸安排我们体验民生,住在农家客栈,男女各一屋,统睡在大炕上,入睡前男生屋里传话过来说,根据莫言的经验和建议,为避免传到虱子,晚上睡觉要脱光衣服,早上起来用炕帚扫遍全身,然后再穿衣服。结果导致女生屋子一片笑骂。
第二天在中朝界河鸭绿江坐船回丹东,好几小时沉浸在鸭绿江中游的碧水青山中,人人感觉宁静到无事可做,莫言就自封为我的“大表哥”,加封刘毅然为我“二表哥”,还信誓旦旦的承诺,任何时候有人欺负我,表哥们一定挺身而出。当然,这一承诺从来没有兑现过。
倒是当时没有受封的刘震云后来借用过“表哥”之名。刘震云在某次途径上海时到文汇报找我聊天,告诉报社门卫他是我的表哥,门卫打电话上来后却被没有表哥的我坚决否认,以致他差点被报社门卫当骗子报警——这是题外话。
不解的疑惑
此后不时听说一些关于莫言的传闻和故事,也听说他尽管好作品不断,但军中仕途不顺,在1988年解放军恢复军衔制后,他是着名军队作家中授衔最低的,听说只被授予中尉,这也许是他最终在97年离开军队的原因。
1994年我出国前不久,莫言和崔京生等人正在山东高密莫言的老家写电视连续剧挣钱,我被邀请去高密玩。
高密县城里那时只有一条街,街上有一家供销社、一家布店和几家小店,连一个像样的饭店都没有,莫言就弄了辆车把我们拉到他乡下的家里吃饭。
大作家莫言的家也像他的外表一样平凡,但他的妻子却贤惠能干,在地里干完活后,还能整出一桌丰盛的饭菜。满脸慈祥皱纹的莫言的老父亲也在,还有莫言念小学的乖巧的女儿。
后来每当读到或提到莫言时,我心里总会冒出当年从莫言家出来后生出的不解的疑惑: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民的儿子,一个外表太不起眼而生性又那么沉默寡言的莫言,他的笔下怎么会涌出如此震撼人心、回肠荡气、魔幻万千的作品?他的灵感来自哪里?
今年4月莫言、刘震云和李敬泽等代表中国作家来伦敦参加2012年书展,但我在年初已经订好了4月上旬回上海看望父母的机票,错过了和昔日的熟朋旧友叙旧的机会,但莫言现在获诺贝尔文学奖,显然“大表哥”别来无恙。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3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4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5 | 计划曝光 川普真动手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
3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4 |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
5 | 比亚迪无锡、成都工厂爆发罢工抗议 |
6 |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
7 |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
8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9 | 北京突然出手 考验川普的时刻来了 |
10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