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什么时候中国也能这样选总统?

www.creaders.net | 2012-10-24 09:15:31  明镜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总统大选第一场辩论于美国时间10月3日晚间举行,彭博社(Bloomberg)评论家艾明德(Adam Minter)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辩论会直播时并未引起中国太大的反应,甚至有官方媒体批评为“无聊”,但结束后的几天内,辩论会的风潮却迅速席捲全国。

  数百万中国人观赏美国大选辩论

  艾明德指出,中国最受欢迎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提供了完整辩论过程的视频,尽管没有英文字幕的,该视频已被浏览70万次以上。稍后10月5日由香港凤凰卫视发布的中文字幕版本吸引了超过64万的浏览人次。其余门户网站亦剪辑了不同长度的辩论视频以供网民观看,虽然收视人口不如新浪或凤凰卫视,但全部加总起来,至少也有数百万的中国人观赏了这场辩论。

  当然,并不是所有观众都观看了全程辩论。不过,艾明德认为,从网民的评论看来,他们都看了够长的时间足以发表意见,到10月17日这天, 新浪网的视频收到1169条评论,凤凰卫视的字幕版本则有1451条。

  中国网民对美国总统辩论感兴趣的原因,恐怕不能用单一的理由来解释。微博上有些人表示,他们想透过观看辩论学习英文,也有人说,他们喜爱这类带有火药味的政治拳击赛,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在美国经济政策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乃是许多中国人所密切关注的。

  此外,艾明德也提出,这可能与奥巴马本人的政治魅力有关。即使有些中国人不太喜欢他的中国政策,但奥巴马在中国仍是一个受欢迎的政治人物。他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人生经历吸引了众多的中国平民。中国是个裙带关系国家,社会阶级流动迟缓,也不容易打破,奥巴马的明星光环和逆流而上的故事势必鼓励许多人。相对地,美国副总统的辩论会在中国便不受瞩目。

  辩论会为中国不透明、守口如瓶的政治系统提供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在非民主的中国,公开为政策辩论是新奇的。艾明德引用的来自广州的“伊蓝cherry”的博文说:“电视辩论真精彩,想想中国领导人何时也能这样不看稿子政治透明化,也能直面这些最民生最敏感的话题,还是支援奥巴马,只是这四年在忙着收拾小布希遗留下来的烂摊子罢了。”

  第一场奥巴马表现得不够好

  第一场辩论会结束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立即为两位候选人的表现进行分析,受访的南伊利诺伊卡本代尔大学(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Carbondale)教授托德‧格雷厄姆(Todd Graham,音译)认为,罗姆尼的优势在于他论证顺畅、知识渊博,且不迴避问题,但他自信满满的态度和流利的口才可能会为他带来“油腔滑调”的质疑。

  奥巴马的优势则是他一次又一次提到关于税收、削减赤字、权利法规和医疗保健,格雷厄姆指出罗姆尼几乎没有细说他如何管理这些重要领域。但问题是,即使奥巴马提出了意见,但未能对罗姆尼造成有效打击,以至于罗姆尼在多数时刻能站在上风,格雷厄姆总结,这并不意味罗姆尼获胜,只因奥巴马表现得不够好。

  此外,奥巴马的态度也被部份分析家批评,他较少正视罗姆尼,或偶露不耐,显示众人对其傲慢言行的反感。过去四年来,鲜少有人会对奥巴马进行如此直接且露骨的政治交锋,但罗姆尼历经初选近20场的辩论,早就被磨练习惯,可见辩论会亦呈现了两人的风度。

  “这种透明的民主在吾国是看不到了”

  不论是美国或中国,11月都将有重要的政治事件产生。美国总统大选于11月6日举行,两天后,决定中共权力布局的18大也将登场。艾明德认为,美国开放、透明且可受公评的政治运作机制,是中共神秘又寡头的18大最讽刺的对比。截至目前为止,没有人知道谁会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更遑论选择的方式是什么,决定权被掌握在少数人身上。

  上海微博使用者“风易归来”苦涩地感概中国政治,并称赞美国:“美国总统大选辩论,无论是罗姆尼还是奥巴马,他们的表现都完全配得上总统这个位置。一个州长可以戏嚯挑战总统的财税政策,这种透明的民主在吾国是看不到了…人家是良性循环,我们还在历史的闭环里打转,死就死吧…”

  也许这样高度称赞辩论会,会让很多美国人觉得天真,但艾明德说,中国人的赞嘆是真诚的,他们仰慕美国成熟的政治体系,人民的意见可以真正主宰选战,另外,开放的媒体环境也让美国人能第一时间获取辩论的精辟分析,这与中国大大不同,中国的媒体是封闭的、是被官方掌控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民所能得知的仅是共产党的优先事项。

  一位侨居加拿大,暱称“似曾相识KEN”的中国人也抱持相似看法,他在微博上感嘆地说:“罗姆尼和奥巴马首次电视辩论,每人说话时间都精确计算,现场直播就配好延时字幕。辩论过后CNN马上就其中每一个论据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告诉观众孰真孰假。嘉宾评论,主持人分析形势,很快註册选民调查就出结果。我在想多久才能看到我国以这样公开透明的方式选出自己的领导人,而非提前预知指派结果。”

  “似曾相识KEN”的问题并不会成为今秋中共18大的议题。但是,艾明德正面地认为,只要中国媒体继续播放辩论会,而且审查制度也允许的话,微博上就会出现更多关于民主的提问,这些声音将是推动中国改革的重要力量。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