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11月7日),在中共十八大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十八大新闻发言人在回答提问时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要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诚哉斯言。
任何改革都有风险,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是,一个社会的改革之所以启动,一项制度的革新之所以进行,完全不是改革者心血来潮的无事生非,而往往是不改革的风险等于或高于改革的风险所致。在不改革的风险尚小于改革的风险时未雨绸缪、深谋远虑、谋定而动、把握先机,这是政治家把自己成就为 “造时势”英雄的不遇之机。退而言之,在不改革的风险等于或高于改革的风险时,仍能下定决心、鼓足勇气、趁势而动、披荆斩棘,这也仍不失为伟大政治家的负责任之举。
改革的风险在于,任何改革,说到底,都是对利益结构的变动,都是对既定秩序的“颠覆”。为了达成这种变动和“颠覆”,首先做出牺牲的群体,则恰恰是既存利益结构和秩序类型的确立者、受益者和维护者,而改革者或改革者团体也正是来自于这个群体。这就意味着,改革的进行,不只需要改革者个人或改革者团体的自觉,还需要改革者或改革者团体所在的群体成员大体一致的自觉。并且,这种自觉,实际上就是主动做出牺牲。主动做出牺牲,这正是任何改革的难点所在、阻力所在。当然,相较于无序社会变革所导致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丧失,主动牺牲也正是成就了改革的改革者、改革者团体和改革者群体的伟大之处,也正是那些历史上的改革者可以千古流芳的原因所在。
要改革,就会有“牺牲”;要改革,“牺牲”就是必须的。古往今来的改革已经证明,中国30多年的改革实践也再次证明,在既定利益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希冀以新的比例来重新分配“增量利益”,以此来改观整体利益格局,只是避免牺牲、迟滞改革的一个幻想。只要利益结构不改变,既得利益者“胃口”扩容的速度,要远高于“增量利益”增加的速度。由此,什么“存量”、“增量”,统统为既得利益者所通吃。
也正是因为如此,任何改革的启动、动员和进行,总是要伴随着干扰。这种出自切身利益的干扰,往往公开而强烈,也常常隐蔽而执着。在改革的进程存在来自改革者之外的压力时,改革者所在群体内部因为未来的利益牺牲预期而为改革叠加的阻力和压力,构成了改革的风险。这个风险,就是改革因为各方干扰而在半途停滞,由此造成旧的利益结构和秩序的动摇和倾覆,而又无法产生替代性的利益结构和秩序。
因此,推进改革,尤其是推进政治改革,就必须要有“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从中国的现实来看,“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也并非是一个豪言壮语式的宣示,而的确是中国改革所面临境遇的一个侧面描述。中国改革,风险始终伴随,“惧者”存在并不奇怪;政治改革,干扰也总在左右,“惑者”所在也同样并非意外。问题在于,风险、干扰也好,所惧、所惑也罢,都必须在严峻的客观现实面前弃惧除惑,从而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化解风险和干扰,让政治改革上路。
政治改革的生机在路上。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如临大敌 中共密件热传 |
2 | 一股暴跌潮,正在席卷全国 |
3 | 中国市场突传重磅利空 |
4 | 全场傻眼 中国学者丢人丢大了 |
5 | 大权旁落?习最新讲话再现异常 |
6 | 危急,中南海风暴要来了 |
7 |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
8 | 为何刘亦菲单身至今?看完这些照片你就明白 |
9 | 中国的大萧条,就要来了 |
10 | 墙内车友大呼:燃油车的天塌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