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正式进入“两会”月。一个显着的标志就是被各路媒体疯狂转发并推至头条位置的新华社通稿——《习近平等领导同志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还不算。3月1日公之于众的《人民日报》承担了更重的责任,那便是以喉舌身份给媒体套上“紧箍咒”。一篇《媒体应有怎样的“两会态度”》的人民时评,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还是昭然若揭。更何况,海外版还有《两会何以引发全球新闻战》来间接警醒,因为这关乎外国人“走进来”时看到的中国形象和中国人“走出去”时呈现出的中国形象两个维度。
同样是官媒,新华社电稿永远正儿八经,改版后的《人民日报》在稳中求变,但《环球时报》却通常不按常理出牌,至少在形式上如此。该报以《中国进入“政治会议季”》作为封底文章,拉开“两会”报道序幕。当天的社评《两会,让意见响起来,让主题坚持住》提前给官方和民众打了预防针——“两会期间的尖锐话题今后只会越来越多,两会应接受各种言论的洗礼,但两会本身决不应碎片化。”而此前,自26日始,已经接连有五篇社评参与酝酿,所涉主题不外乎政改、反腐、舆论反响。
比照于官媒的宏大,地方媒体也是各有侧重。《新京报》“两会”系列评论就选取了《多让基层声音成“两会好声音”》的诉求,《南方都市报》响应中央号召连刊了《坚持依宪治国,公平正义可期》以及《建设透明政府,是时代的责任与荣耀》的社论。占据先天优势的各大门户网站则着力寻找花边新闻,比如《83岁申纪兰连任12届》被门户编辑展示在首页,90后女孩铁燕飞自称《得知自己当选代表,非常惊讶》也上了要闻区,甚至于《来北京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姚明抬头看天直皱眉》的图片,也被放在了《沙尘暴袭击中国北方,北京PM100》的下方。
“两会”的另外一个看点,便是代表们的提案。比起朱列玉“建议四大节假日全国免费坐火车”,此前的两会声音都只能感叹“弱爆了”。该建议听上去很美很诱人,但在现实语境下则显然不合时宜。环球网随即发表署名毕殿龙的博文,直唿“雷人”,并严厉斥责“人大会不是代表个人的秀场”。至于“两会”中是否会再有更加雷人的提案出现,对公众来说,一句“好戏还在后头”或许在希冀中更多了一层无奈。
“两会”这样的政治月,向来不缺话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不封路不搞警车开道”的消息,又因为与以往不同而成为各路媒体报道的焦点。不封路、不开道、不扰民,自然是好消息,不过,雾霾重重、一场小雨就能让整座城市瘫痪的北京,却苦了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政协委员了。新华社午间通过官微“新华视点”喊出了苦闷和抱怨,“从委员们下飞机、上车坐定,总共不过五分钟。一路上没有封路、没有开道车,车队与社会车辆混行,期间多次在机场高速进京方向遇到堵车。”
然这厢不封路改腾道了,那厢的舆论监管和维稳安保却没有丝毫褪色之意。据悉,中共政法系统已经积极启动了安保和维稳工作,虽然中宣部门没有明确传达舆论管控的意旨,不过各种监管已然在暗流汹涌。
说来凑巧,就在公众讨论或臆测两会期间的舆论管控时,一则《调查记者王克勤疑遭当局打压被迫离职》的消息传来,缘由是王克勤接连报道的包括山西问题疫苗丑闻、北京暴雨在内的新闻,惹恼了当局,戳痛了某些人的神经。有了此现实例证,中宣部百口莫辩,即便两件事情没有必然联系,也很容易构成“合理想象”。套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即“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既然是“两会”月考,自然少不了民众的声音。人民网与《人民日报》推出两会网络调查,内容包括:您的工资涨了吗?您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制?您对医改有什么期待?等等。截至多维新闻发稿前,参与人次近百万,关键词“社会保障”、“反腐倡廉”、“收入分配”、“住房保障”暂居前四位。而环球网同一天推出的民调显示,最受关注的议题为占绝对优势的民生议题,比例高达50%;最受关注的改革为收入分配改革,占比47.8%;反腐最有效的方式为“积极推进财产公示等透明化措施”,占比接近40%;而两会上什么最吸引关注,近半数民众选择了“重大战略部署”一项。
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的需求向来如此简单。“两会”月考能否取得成绩,考评人还是广大百姓。优劣好坏,众目睽睽之下无死角,只待“两会”来临。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上万陕西人暴动了! 学生死亡真相被隐匿 |
2 | 2025,网曝荣氏家族全家移民加拿大 |
3 | 吓坏了 北京密令曝光… |
4 | 沙利文通报!一则关于中国的消息令人震惊 |
5 | 中南海,真够怂的!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