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二要敬畏百姓,三要敬畏人生,让自己做的事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1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李源潮祖籍江苏,从小在矿山里长大。1968年,18岁的李源潮由上海下放到位于江苏的大丰农场插队劳动,一干就是四年。插秧、赶牛、割芦苇、 挖河泥……多年后李源潮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劳动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一个社会需要的人;劳动让我们结识了百姓,建立起与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李源潮如愿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这时,曾有过教师经历的李源潮想法很简单:希望大学毕业后继续当老师。
但教书育人最终没有成为他的现实职业,却在一次意外的选举中被临时推为候选人而“与团结缘”。从系团总支书记到校团委副书记,再到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1983年,李源潮走进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成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0年起,李源潮先后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文化部等部门任职。2000年履职江苏,担任省委副书记,第二年兼任南京市委书记,2002年底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开始了主政一方的历练。
按照中央对江苏“两个率先”的要求,李源潮带队到“全国第一县”苏州昆山等地深入调研,制定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全面小康指标体系。
振兴苏北,是江苏几代人的愿望,李源潮跑遍了苏北的城镇乡村,在泗阳县拆迁户住的棚子里,认真听取大家意见,提出“发展经济、善待百姓”的方针。江苏对苏北实施“交足中央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的地方财政政策,充分调动了苏北上下创业创新创优的积极性。
李源潮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并较早地在江苏将其化为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四优先”政策。
2007年10月,李源潮在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随后被确定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
五年中,作为中共中央干部管理部门的“掌门人”,李源潮给外界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改革创新。他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法选人用人。
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坚决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 兵”。这些在干部中、在社会上都引起强烈共鸣。中组部建立的干部任用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已成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杠杆。
李源潮推 动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他说,“开放的中国机遇无限,发展的中国希望无限。现在世界上不仅有一个西方的美国梦, 也有一个东方的中国梦。”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才选择到中国寻求发展的机遇。
“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李源潮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把人民群众希望我们干的事情干得更好”。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要读懂有字的书,更要读懂无字的书。”经历过贫困农村磨砺的李源潮,热情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拜人民为师。20万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有知识、有文化的新鲜血液,也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了人才。
日常工作生活中温文尔雅,待人接物谦和,富有亲和力,但如果遇到违法乱纪的事,他的铁腕特色会毫不含煳地显露出来——这是江苏干部对李源潮的普遍评价,也是组织部门同事对他的评价。
李源潮酷爱读书,在火车上他把解数学难题作为一种休息的方式。他先后获得北京大学理学硕士、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他还是中国第一批派往哈佛大学学习的省部级干部。
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李源潮再次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
李源潮的夫人高建进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教育系首任系主任。夫妻俩同为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校友,育有一子。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经营22年航空公司突然倒闭 全部航班一夜取 |
| 2 | 曾经的储君胡春华 被习近平踢出核心权力圈 |
| 3 | 重大决裂!川普:不再支持 |
| 4 | 男子在东京市区挥舞五星红旗 结果… |
| 5 | 美籍华人在上海病逝 几百万遗产被收归国家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1 | 西安官场大塌方,一夜上百官员 | 雷歌747 |
| 2 | 狗屁 | 丁小明 |
| 3 | 红色后代无耻到了极点 | 周汉卿 |
| 4 | 中央下死命令逼李井泉必须往外 | 高伐林 |
| 5 | 中共“红旗”倒了! | 山蛟龙 |
| 6 | 悼老哥 忆几位浙江大学老姐 | 体育老师 |
| 7 | 中亚全线倒向美国,中共的一带 | 山蛟龙 |
| 8 | 一件小事——见证纽约华人餐馆 | 溪边树下 |
| 9 | 回国札记-2:语言的“魅力” | 爪四哥 |
| 10 | 从宋江架空晁盖看张又侠架空习 | 陈家梁子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