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两会结束后,中国第五代领导人正式全面接掌权力。历史学者章立凡撰文分析:新一代领导人是否人依然笼罩在“老人干政”的阴影之下?红色江山是否“代有人传”?
一、习近平、李克强等有法学、经济学专业背景的新领导人接班,结束了以江朱、胡温为代表的"工程师治国"时代;
二、胡锦涛以自己的"裸退"为代价,结束了自邓小平时代以来困扰中国政局的退休老人干政传统,这是他对执政党最大的历史贡献,其意义超过了"科学发展观";
三、形成了以"红二代"为主导的第五代领导层,政治资本比上一代充裕,显得自信满满,执政风格相对强势。
老龄班底,过渡政权?
从体制的传统来看,退休老人干政的惯性能否彻底退潮,依旧存疑。本届高层人事仍带有"老龄化"特征:政治局常委平均年龄63.4岁,政治局委员平均年龄61.9岁,政协主席、副主席平均年龄64.2岁,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平均年龄62.7岁,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平均年龄61.4岁,国务院秘书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平均年龄60岁。
反观1949年建政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单,中共任政治局委员和副总理以上职务者共计15人,平均年龄51.6岁;加上5位年龄较大的党外人士,平均年龄也只有54.9岁。
本届政治局常委7人中,有两位系上届常委;未来5年任期届满时,将有5人退休。本届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和国务委员10人中,有7人系上届阁员,国务院25个部门中,16名部长获连任,9位部长为新人。5年内至少将有两位副总理和5位部长因年龄原因退休。本届中央委员会平均年龄为56.1岁,预计到下届接班时,平均年龄也将超过60岁。以此班底产生的下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平均年龄也未必比本届低多少。
尽管执政党强调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但中国官场一直是"逆淘汰"机制,喜欢独立思考的年轻精英,往往被排除在体制之外,造成干部队伍的素质劣化和老龄化。现在开始管理中国的,仍是一个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过渡政权。其中一些人口碑很差,即便是在人大的等额选举中,也收到很多反对票,其留任和转任显示,任人唯亲、政怠宦成的体制惯性仍无变化。
红色二代,后继无人?
中共的高级干部主要有三个来源:共青团、高干子女、地方系(如上海帮),但其中亦不乏交叉,如多数红二代和地方干部,都经历过团组织的培养(习近平(专题)未入团,是非常历史时期的特例)。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团派相当于科举入仕,出身草根而人多势众。红二代相当于门阀世家,人丁不旺但政治资本雄厚。至于地方系,历史上虽不乏地方首脑上调中央的范例(如1952年地方书记高岗、饶漱石、邓子恢、邓小平、习仲勋入掌中枢,史称"五马进京"),但形成派系则带有偶然性,如"文革"中和"六四"后两次出现"上海帮",均有特殊历史背景。
从十八大的人事布局来看,尽管入常临门生变,团派在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基本盘已经形成,全面接班的态势已定。目前坊间流传着一个猜想下届七常委中的六席名单,团派占有五席。上海帮后继乏人,已成强弩之末,难以保持队形。太子党人数上不占优势,其中多人及其子嗣已定居海外,享受西方富足生活,无意卷入国内政治。近期频传高层急召海外子女回国的消息,多被解读为廉政反腐举措,窃以为或与未来传代布局有关。此前虽有强推李小鹏上位之举,但"红三代"未必能赶得上权力末班车。如果有十九大,必将是团派为主体的执政班底。
习李体制目前祭起的仍是群众路线、党指挥枪、统一战线等传统法宝,着力于画大饼,施小惠,以民生换民主,先缓和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稳住阵脚再徐图"中兴"。但历史留给"红二代"重振祖业的时间,看来只有五年。五年内若只见盘整不见破局,或将失去最后的历史机会。
作者简介:章立凡,中国历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早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其父为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章乃器。曾同版《君子之交如水》、《记忆:往事未付红尘》。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经营22年航空公司突然倒闭 全部航班一夜取 |
| 2 | 曾经的储君胡春华 被习近平踢出核心权力圈 |
| 3 | 重大决裂!川普:不再支持 |
| 4 | 男子在东京市区挥舞五星红旗 结果… |
| 5 | 美籍华人在上海病逝 几百万遗产被收归国家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1 | 西安官场大塌方,一夜上百官员 | 雷歌747 |
| 2 | 狗屁 | 丁小明 |
| 3 | 红色后代无耻到了极点 | 周汉卿 |
| 4 | 中央下死命令逼李井泉必须往外 | 高伐林 |
| 5 | 中共“红旗”倒了! | 山蛟龙 |
| 6 | 悼老哥 忆几位浙江大学老姐 | 体育老师 |
| 7 | 中亚全线倒向美国,中共的一带 | 山蛟龙 |
| 8 | 一件小事——见证纽约华人餐馆 | 溪边树下 |
| 9 | 回国札记-2:语言的“魅力” | 爪四哥 |
| 10 | 从宋江架空晁盖看张又侠架空习 | 陈家梁子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