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解放军三大舰队巡岛 下一目标挺进12海里

www.creaders.net | 2013-04-18 10:00:35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继1月份中国十余架战机突破日本防空识别圈巡航钓鱼岛,截至4月17日南海舰队巡航钓鱼岛,中国海军三大舰队均已赴钓鱼岛报到。从海监船外围巡航到挺进钓鱼岛12海里海域,从派出海监船到派出海监飞机,从海监执法到海军抵达,中国的钓鱼岛主权宣示层层递进,步步紧逼。

  钓鱼岛局势发展到今天,中国已经掌握了绝对的优势,在中国海监船常态化出入钓鱼岛12海里海域,中国海监飞机常态化逼近钓鱼岛领空后,中国海军正在领空和领海双向靠近钓鱼岛。而这是否意味着挺进12海里是中国的下一个目标?

  一种观点认为,4月17日是马关条约纪念日。当时中国对日本割地赔款,钓鱼岛就是在那一纸条约中被日本夺走的。南海舰队在这一天巡航钓鱼岛是在暗示中国必定一雪甲午战争的前耻。中共传声筒《人民日报》(海外版)早在2月就曾经发表望海楼评论文章称,“在东海,我们要给日本人立规矩——远离中国的安全范围。”

  17日上午,由“兰州”号导弹驱逐舰和“衡水”号导弹护卫舰组成的海军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巡航。在本次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出海前的4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来到三亚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军港码头,检阅了海军南海舰队,受阅舰艇中就包括本次出海的兰州舰和衡水舰。

  习近平政府对海洋权益的分外重视成为中国军事化实现钓鱼岛主权的最直接原因。有媒体形象地将南海舰队巡钓岛称为“习主席派我们去钓鱼岛”。

  在4月16日刚刚公布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中,中国还批评日本“挑起钓鱼岛事端”,并强调了中国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国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国两制的治国理念已经显示中共可以容忍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但是不能接受主权易主。而体现主权的最有效方法是驻军。对于钓鱼岛问题也一样,中国海监船能够在钓鱼岛12海里内自由出入,做到与日本海监并行巡逻,但是不能做到排他性巡逻。能够体现中国主权的唯一方式是军事存在。中国军事力量逼近钓鱼岛说明,中国正在为对钓鱼岛行使绝对主权进行准备,中国不惜武力夺岛。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实现军力靠近钓鱼岛最大的障碍是美日同盟发挥作用。在美国新任国务卿克里(John Forbes Kerry)首访亚洲时,克里再次强调了反对任何一方强行改变钓鱼岛的现状。钓鱼岛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官方媒体多次发表文章称,基于美国对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视以及美国的自身利益至上原则,中日发生冲突时美国会放弃日本。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美国在全球存在的基础是同盟关系,美日同盟是美国在亚太存在的基础,美国从钓鱼岛问题上初步感受到中美利益与美日同盟的冲突,但面临的还不是最后抉择。中国若在钓鱼岛实现预定目标,既是彻底掌握了中美日三方势变的主动权,也打破了二战以来美国定调下的东北亚格局。显然这在现阶段对中国来说并不现实。中国只能在发展中渐渐推动中美日三方势变,逐步铺路钓鱼岛。

  日本侵略史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不能代替的民族仇恨。但是日本不是中国战略胸怀的边界,钓鱼岛也不是中国要证明自己的地方。中国既要坚决捍卫钓鱼岛的主权,又要不被绊在这里。习近平勾勒了实现“中国梦”的整体大局,在这一过程中,弥合新型大国中国与守成大国美国的矛盾是必要的和迫切的,中国需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

  事实上,此前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海监巡航旨在逼日本面对现实、承认争议,但现实情况是,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在钓鱼岛问题上越走越远。对于中国提出的正视历史的唿吁,日本以计划年内实现集体自卫权,并多次表态钓鱼岛主权属于日本回应。1月份的中国战机逼近钓鱼岛事件是迄今为止中日之间最严重的危机,时隔3个月,中国再次启动军事逼近钓鱼岛行动,说明中国认为应该重拳引起日本的反省,制止日本的危险行为。

  目前中国军舰均在距离钓鱼岛100海里的地方巡航。而中国官方认为在中国领土领海巡航完全合法,意味着中国海军舰队挺进钓鱼岛12海里海域是下一步目标,指日可待。手握美日并不想打仗的王牌,中国旨在用军事逼近钓鱼岛、逼退安倍在二战问题上的挑衅,用军事力量再次引起美国的恐慌,让美国敦促日本进一步退让。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