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万维读者网记者林孟编译报道:美国《新共和周刊》5月4日发表“新美国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帕克(Emily Parker)的文章说,5月4日,中国知名女演员姚晨在新浪微博对其4,500万名粉丝发帖说:“19年前,年轻的朱令中毒了。19年后,这个名字再次中毒了。”
很多人相信,朱令案最大的嫌疑人也是她的同宿舍室友孙维。而且将近20年来,网上对朱令案的关注从来没有完全销声匿迹。实际上从一开始,朱令案就已经显示出互联网改变中国人生活的那种力量。1995年,正是朱令的高中同班同学、当时21岁的北京大学学生贝志诚和一批同学,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求助,才弄清朱令中的是铊毒,而“普鲁士蓝”是唯一的解毒剂。但知道讯息为时已晚,朱令后来中毒致残,无法挽救。
当时互联网在中国罕有人知,贝志诚的室友蔡全清通过Bitnet(国际学术网)和Usenet(用户网)发出了求助讯息。贝志诚第一次认识到,互联网将改变一切。他后来创立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他告诉笔者:“之前你不可能想像,世界各地有200名医生为朱令会诊,得出正确的诊断,提出了治疗建议。那就像一场梦那么不可思议。”
朱令的室友孙维,据报道是当时朱令身边唯一能够接触到铊的人,但审理此案的中国法庭从未给出令人满意的裁决。网上舆论认为,显然有人不让孙维出庭作证。孙维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于2005年在天涯论坛发帖说,“我是无辜的,我也是朱令案的受害者”。她声称,自己已被警方讯问,随后消除了嫌疑。
现在许多人认为,孙维已经离开中国,住在美国。白宫的网址上甚至出现一封成千上万人签署的请愿信,要求把孙维驱逐出境。目前事情更形恶化,网民怀疑微博在掩盖什么。在5月4日,如果在新浪微博搜寻“朱令”的名字,会获悉“根据中国法律,搜索结果不能显示”。甚至连“铊”也已经成为敏感词,因为它是与朱令案有关联的另一个词汇。
微博审查只不过使人民更加愤怒和怀疑。一位网民写道:“有关朱令的许多资讯被删除。那么我们当然可以把孙维看作谋杀犯。”另一个网民说:“你能够删掉微博和‘朱令’两个字,你也能删掉真相吗?”有人鼓励微博写手,继续用和这宗罪案有关的评论淹没微博,让新浪不可能消除人们对公正的追寻。
总之,从朱令的悲剧开始,互联网帮助普通的中国公民组成网络来解决问题。互联网协助拯救了朱令的生命,现在又确保她的案子不被遗忘。这并非网络激进主义在追寻抽象的公正概念,因为如果你不为朱令站出来,有一天谁又会为你站出来说话?这正是为何这么多人对朱令案怀有兴趣的原因。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大转向! 川普准备大开杀戒 |
2 | 北京不配!泽伦斯基捅了“马蜂窝” |
3 | 杨兰兰是习远平之女 习家族“资产宝库”藏 |
4 | 张艺谋:我最愧疚的不是巩俐更不是陈婷,而 |
5 | 传又一牛人跳楼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