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朱令案凸显民怨 “白宫请愿”打政府的脸

www.creaders.net | 2013-05-08 09:55:16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9年前,清华大学的花季少女朱令因被投毒终身瘫痪,大好前途毁于一旦,而凶手却逃之夭夭。如今,悲剧重演,复旦大学再爆投毒案。所不同的是,记忆永远定格在22岁而智力却退回小学生水平的朱令幸留一命,但19年的等待却始终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交代。中共新任领导人习近平上位以来唿吁以法治立国,承诺让每个人在每个案件中得到公平正义,然而从这起悬而未决、历经波折却始终无法沉冤得雪的谜案中,人们看到的却只是悲哀与讽刺。正如人们所说,若非复旦案的发生,若非舆论的追讨,朱令案是否还会被人们记起?

  习近平上任以来至少两次在公开场合承诺“让民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到公平正义”。除去2012年12月4日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时的表态,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还专门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

  5月6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在《人民法院报》上刊发长文,大谈如何规避冤假错案。他在文章中称,绝对公平、杜绝冤假错案不现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习近平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此言放在司法公正领域也正当其用。只要不是出于沈德咏所谓的“奉命行事”的情况,冤狱自然大可减少。

  近期,中共高层俨然已不再对司法领域中的丑闻讳莫如深,相反媒体报道尺度较之此前已有所扩大。但此次朱令案在微博中的探讨传播也历经多番开放—封锁—开放—封锁—开放的周折,网民纷纷质问:谁的手可以如此通天,任意开阖民意的洪流?但也正是在这种波澜迭起中,人们亲眼目睹了法治立国说来容易,却也艰险重重。

  如今对于全民“福尔摩斯”式的有罪推定,该案的唯一嫌疑人孙维尽管未经司法审判也已然成为“凶手”。更为讽刺的是,恰在此时,大洋彼岸的“访民”掀起声势浩大的请愿联署运动为朱令维权。美国白宫网站开设的网络问政页面we the people惊现为朱令伸冤、驱逐投毒嫌犯孙维的倡议书,至多维新闻发稿时,联署名单已经将近13万条,超过预设的10万名额门槛。如果名单坐实,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将不得不对此表态。假如“身世显赫”的孙维果如传闻所言,已经更名孙释颜,嫁入美国,拥有美国国籍,那么美国政府有所反应甚至追查事件经过尚有可能;但倘若再度发生类似去年的陈光诚事件等情况,美国政府的任何表态都将可能遭到中国政府的厌恶与反对。

  事实上,为朱令联署本是一件其情可悯、其义动人的义举,可转念一想,中国人何至于如此悲哀,竟至于要由美国政府来为中国公民的人身权利主持公道?从事件本身来说,联署者据称并不必然具备美国公民身份,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公民在中美两国政府中宁愿选择信任美国政府的裁决?这是在何等的绝望情形下方才出现的?

  多维新闻此前的报道称,联想2012年接踵发生的重庆原公安局王立军夜奔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脱逃”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求庇佑,这个曾经无数次指责中国政府践踏人权的“西方敌对势力”的代表俨然成为中国公民的信访局,岂不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让中国政府脸面何在?中国政府又要警告美国不要再度越俎代庖吗?

  5月7日,中纪委信访室有关官员信誓旦旦维护公民上访权利,坚决杜绝一切“拦卡堵截”上访群众的错误做法,严禁在来访接待场所和公共场所拦截正常上访群众。

  试问,有多少人相信,那些聚集在国家信访局北京南站附近风餐露宿、衣衫褴褛的访民是情愿被“拒之门外”的?

  一方面中纪委大谈禁止一切拦截非法上访,一方面又有国人为19年瘫痪的朱令向美国白宫陈情。连中国官方媒体都顿觉汗颜,纷纷唿吁当年经手此案的北京警方及时回应公众质疑——即便是案件有所是非曲直,也应当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还当事者一个公道,还法治一个尊严。

  朱令家人在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坦率表示,不参加也不支持类似的“白宫请愿”,宣称会经过正常渠道维权。然而,正是面对投射在当年经手此案的北京警方,投射在中国整个司法体制乃至中共新领导层脆弱的信任基础上的蜚短流长,相关责任方竟至于如此“淡定”,至今“稳坐钓鱼台”,对汹汹民意追问始终无动于衷,无一人肯站出来大喊一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官方媒体怎能再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他们冒不起“背叛”全民的险。新华社随后厉声追问并敦促官方表态的一篇转载文章随后被各大媒体引述,并冠以《新华社七问朱令案》的标题来逼北京官方“就范”,然而即使官媒如此为当局心惊肉跳、软化舆论冲撞,都未能让当局有所触动。

  《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时报》这次又地扮演了卫道士的角色,其中以“有罪推定”为由将矛头对准了在白宫网站上请愿的数万人,指斥白宫做不了中国的“洋信访办”,它会很快被“压垮”。

  如果说《环球时报》的民族主义情绪又在作祟的话,这番代表当局酸涩心态的指责当然可以理解。只是胡锡进尽管“愿意”为孙维挡箭,为其家庭出身辩白,以转移其有罪推定的压力,但他也无力挑战民众的质问——即便案件未曾侦破,何以不能给民众一个交代?有一点胡锡进很清楚,所有的有罪推定、所有的权势干涉司法的推测,都是因为“官方缺公信力”。

  报道称,朱令家人已经揭示,最有力的证据应在公安那边。警方在之前的调查中已经有了结果,但没有公开。由于案件早已办结,他们多年来一直在上访,并且申请了信息公开。

  前有浙江张氏父子强奸致死案10年后得以“雪耻”为鉴,朱令案固然不能以民间的舆论的“有罪推定”而轻易定谳,正如沈德咏撰文所说,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错放一个真正的罪犯,天塌不下来,错判一个无辜的公民,特别是错杀了一个人,天就塌下来了。

  其实时至如今,朱令案的侦破悬念迭生,但公众并非只是要有罪推定,置事件的唯一嫌疑人孙维于“死地”,而是对中国数十年所谓的法治进步表达不满,唿吁中共给他们一个可以树立法治信念的因由,不能因为一场悬隔近20年的沉冤令民众对中国法治公正的信心荡然无存。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