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铁道部的臭味 至今在张德江身边徘徊不去

www.creaders.net | 2013-07-11 16:34:45  明镜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舆论在热议大部制改革,其中最令公众唏嘘不已的,自然非铁道部莫属。仅腾讯微博专题“别了,铁道部”,就吸引了超过47万跟帖讨论。

  “铁老大”被撤销,盛光祖也随之被扣上了“末代铁道部长”的帽子。老大都走了,铁路职工又将何去何从?盛光祖给这些因为政策之变而失去方向感的群体吃了定心丸——“铁道部虽然被撤销,但铁路职工不存在安置问题,也不会裁员。”

  对铁路职工来说,可谓一大喜讯,所以也有好心情纷纷跑到即将成为尘封历史的铁道部牌子前合影留念。盛光祖除了送来好消息,也给普罗大众传来“噩耗”,因为原来的铁道部今后要按照市场规律,按照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来定票价。

  虽然涨不涨价的表述很含煳,不过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必涨无疑。3月10日的@新华微评中写道,“大部制改革、政企分开是大势所趋,但真要改革到位路还很长。改革是为发展,为百姓。别让百姓承担太多改革成本。”这里所说的改革成本,如果浓缩到火车票涨价的问题上来,则更简单明瞭。

  几家欢乐几家愁。铁道部被撤销一阵叫好,但听闻要涨票价,老百姓复又一脸愁容。北京政协委员马光远则站出来为民众鸣不平——市场化定价是对的,也是大方向,可是,铁路运营,就你一家,别无分店,何来的市场?货运搞价格极低的计划指标,这些不合理的成本通过“市场”向百姓转移?招标中的腐败成本也让百姓买单?窃以为,先把垄断放开了,天价的纸巾盒消灭了,再来谈市场定价吧。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公之于众的当天,舆论对其关注热情一度爆棚,不过大多是顶着专家、学者头衔的人在“豆腐两碗,两碗豆腐”地反复倒腾。民众怎么看?大部制改革对老百姓而言是好是坏?只能从民间舆论场来管窥这一民意。

  比较权威的人民网舆情调查结果显示,46%的受调民众认为机构改革是大势所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27%的人认为机构改革需落到实处,精兵简政,提昇效率;16%的人建言机构改革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而另有11%的人期盼机构改革能给百姓带来实惠。

  网友“黄贵芬stcalm”说,大部制改革,避免了不必要的职权交叉和责任规避等问题。“优游容与”则认为,大部制改革最重要的在于如何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理顺经营权和监管权,优化资源,再造流程,转变职能,裁除冗员,提陞效率。否则又是换汤不换药。“王小布-sky”失望中带着希望,称这次改革没有改到重点上,很多需要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的部门都没有动,期待下一步大部制的变化。“风雨虫”则贴近实际发问:不知道会带来什么新的惠民措施?

  不过,在众多改革议程中,老百姓最想说的还是火车票会不会涨价的问题。从当前舆论来看,大部制改革牵扯到的铁道部撤销进而引发的车票涨价,则是老百姓不待见的。

  中国铁道部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绝对同龄,一天都不差。铁道部在中国中央政府各部中之所以特别牛,特别强势,并由此获得“铁老大”、“独立王国”之称,是因为它是命令经济、计划经济的最典型、最标准的体现。

  铁道部拥有比其他各部更多、更大的权力,几十年来实行半军事化甚至是全军事化管理,努力追求“令行禁止”的绝对效率。它拥有属于它自己的公、检、法系统,一切有由它自己说了算。

  英国阿克顿公爵所说的“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已经被认为是无容置疑的公理。于是,拥有绝对权力的铁道部贪污腐败的丑闻也特别多,便是题中之义。铁道部在中国公众当中的名声如此之臭,甚至臭到了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新领导班子的要员、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之一张德江。铁道部的臭味至今在张德江身边徘徊不去。

  2011年夏天,浙江温州附近发生严重的动车追尾事故,造成至少40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在中国公众和世界媒体的众目睽睽之下,中国当局采取强力措施,捣毁事故车辆,并试图挖坑埋。然后,在事故发生一天之后就匆匆恢复通车。在事故中侥幸残存的小女孩小伊伊(项炜伊)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差点再次死于非命。

  美国之音指出,铁道部对温州动车事故的令人惊讶不已的处理,可谓铁道部在过去几十年里种种问题的集中大爆发。其做法造成了臭气熏天的效果。于是,当时前往事故现场进行视察和指挥的中国副总理张德江也自然而然地沾染上了熏天的臭气。

  中国公众和国际舆论强烈谴责中国当局的肆无忌惮、瞒天过海、草菅人命的做法。许多人认为,现场处理事故的有关当局之所以敢作出那样的骇人听闻的举动,必定是得到了中国政府最高层的批准甚至是命令;而直接发出这种指示或命令的非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莫属。

  讽刺的是,中国官方的权威通讯社新华社在发表张德江人物特稿的时候,特意对张德江在温州动车事故中的表现加上了这样的说明:

  事故发生后,“张德江代表(中共)中央及时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探望伤者并处理善后。当看到一个坑内堆放的列车残骸时,他明确指示,残骸不能埋,要做好现场保护和事故车辆的妥善保存,为事故调查分析提供条件。”

  新华社的张德江人物特稿的这一段发表,在中国公众当中引起普遍的嘲弄。众多的人认为,这是新华社为张德江作出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撇清。

  美国之音质问:在温州动车事故发生之后,究竟是谁没有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究竟是谁作出了捣毁和掩埋事故车辆、销毁物证的决策?究竟是谁决定破坏事故现场,为调查分析事故制造了障碍?

  新华社的人物特稿提出了一系列谜语。这些谜语的谜底在可见的将来是否能以及何时能解开,目前尚不得而知。但铁道部臭气熏天,张德江也跟着铁道部沾染了一身的臭气,则是不争的事实。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突发!琼瑶台湾家中自杀 遗作曝光
2 东部战区出大事了 苗华案新解
3 王毅遭当面狠呛!中共战狼变绵羊
4 人民币贬值洪水即将到来
5 中共不能说的秘密 毛晚年最后一个靶子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