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区即将挂牌,官方强调自贸区的价值将在于制度创新,不同于21年前的浦东开发。但是,当年浦东开发端靠有个「懂经济」的朱镕基,当今的上海自贸区没有朱镕基式的主政者能走多远?迄今所见的所谓自贸区金融、贸易创新,根本未脱离吃优惠政策红利的范畴,难怪引来各省市眼红。
朱镕基在1988年出任上海市长后,就积极向中央争取开发浦东的政策,并创立「一个窗口、一个图章」的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亲自兼任主任,后来还提出「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16字方针。
在浦东开发区1992年挂牌前,朱镕基就被邓小平调去国务院主持经济大政。不过,浦东开发自始至今,一直被视为是朱镕基的大手笔。他当年提出的16字方针,其实只较好地实现了前八字,后八字则堪为上海自贸区的重任所在,但上海现有的领导班子能否延续朱镕基大政实在成疑。
现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因辅佐习近平、俞正声有功而上位;市长杨雄在落选市委常委后还能咸鱼翻生,靠的是与江泽民大公子江绵恒的关系。他们与兼任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的副市长艾宝俊、分管外资外贸的副市长周波,都有经历单一、魄力不足、政绩不显的通病,而曾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常务副市长屠光绍,空降上海六年都未一展身手。
尤应关注的是,内地意识形态向左急转之际,自贸区的定位不只受到利益集团和部门利益、地域利益的掣肘,更受到新「租界」之类的政治攻击。一个禁止自由浏览海外网站的自贸区,能有甚么创造力?上海还怎么杀出一条制度创新的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