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三中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呼声很高,但舆论场域还是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民意期待:乐观派认为三中全会会出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改革新举措;悲观派则认为不会有甚么新意,充其量只是语言表述的精緻和成熟。有评论称,本次三中全会端上来的菜可能看上去更加诱人,色香味俱全,但内里的材质和加工还是与以往一样,属于新瓶装旧酒。
而在一些自由民主派学者看来,不涉及政治领域改革的三中全会,充其量只能算是走过场。加之胡温时代很多政治承诺没有兑现,所以即便习近平喊出了深化改革的口号,采取谨慎乐观态度者还居多数。新华社引述观察人士表示,会议有望针对过去多年屡屡提及、却往往止步于经济周期波动压力或是利益集团阻挠的改革议题,列出整体设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包括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建立民企与国企的平等竞争机制等。
台湾学者林中斌认为,表面上主要是经济改革,但「骨子里却是在地方行政、司法、公安部门『一刀切』的改革」。他说,过去很多相关经济改革无法推动,就因牵涉地方利益,加上贪腐盛行,造成深刻社会矛盾,「习近平若想要推动经济改革,上述问题必须先处理。」
35年前,发端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此后35年间,7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也正因此,在中国的政治语汇中,「三中全会」几乎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35年后的今天,中共迎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既得利益群体已然存在、利益藩篱日趋固化的当下,此次会议被寄予厚望。改革,再被中国乃至世界聚焦。
各界对三中的改革期待并非无源之水。习近平不止一次地对外释放著全面深化改革的讯号。三中全会将聚焦深化改革,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誓言「要啃难啃的硬骨头」,虽然民意支持,但与利益团体的博奕大战才刚要开始。誓言能否落实,攸关未来前途。官方早前预告「深化改革」将是会议主旋律,舆论猜测改革热点或牵涉六方面,但中国学者认为,改革关键仍在「政治体制改革」。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一边忧心于中国现有整体正在离「优良政体」越来越远,一边倡议中国急需进行第四次改革开放,从而实现政治接应政治,并将实现政治转型、坚守优良政体作为主攻方向。但中央社分析,攸关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戏将连唱四天,照著拟好剧本走,是中国重要政治会议的一贯特色,不管何种改革,最核心仍是中共欲维持永远执政的地位不坠,这是中国宪法写明的条文,却是中国民众都心知肚明拼改革的重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