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庆团昨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重庆厅讨论并接受中外记者采访。记者因故迟到5分钟,甫踏入本身已并不宽敞的重庆厅,已发现里面疏疏落落,更鲜见外国记者。
每次遇见这种情,总会令人想起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主政时那种「迫爆重庆厅」的情景。是时也,中外记者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水洩不通已是常态,而由于意气风发的主人翁每每妙语连珠并言而有物,总不会令记者空手而回,同时记者会往往由头到尾都那么紧凑,因此鲜有记者敢离场,甚至不敢分心,担心「机会」稍纵即逝。
但自从特立独行的薄熙来「出事」后,除了网络讯号差劲依旧外,人大的重庆团记者会已物是人非:如今坐在「薄督」的重庆厅「宝座」上的是被誉为政坛新星的政治局委员兼市委书记孙政才,左右两侧仍是市长黄琦帆及市委前副书记张轩,有所不同的是,前市长王鸿举跷起二郎腿,大剌剌地摊坐一旁,十足「大哥」模样。
当年薄治下的重庆团记者会上,一名中级工作人员四处打点,忙碌而高度紧张,眼镜背后的目光集中而专注;然而同一张熟悉的面孔,同一个高大的身影,昨日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长时间专注察看其手机。
对记者而言,最要命的是,整个记者会无料可写,乏善可陈。记者身旁一名内地女记者在记者会尾声时的一句牢骚可作最好总结:「5、6条问题,提问的不是什么农业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就是中国工商报、中国改革报……几乎全都是行业报,没有一个提问和回答是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