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新疆爆炸案 中国网民众说纷纭

www.creaders.net | 2014-05-01 07:18:46  BBC | 2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新疆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发生爆炸袭击案之后,中国网民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意见。但不知是因为当局删贴还是其他原因,此次袭击事件在网上引起的反响似乎远小于3月发生的昆明事件。

  4月30日晚发生爆炸案之后,中国社交网站曾一度封禁相关内容。据纽约时报报道,在百度上搜索“乌鲁木齐”和“爆炸”,网页上会出现出错信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根据香港英文《南华早报》报道,新浪微博删除了来自爆炸现场的照片,甚至还曾封禁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官媒微博帐户上对爆炸案的即时报道。

  但是,BBC中文网记者5月1日在百度和新浪微博搜索“新疆爆炸”、“乌鲁木齐”等,发现这些相关词汇似乎已经解禁。

  爆炸案发生的次日,中国官方媒体一致要求打击“暴恐分子”。《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强调要“坚决把暴恐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

  许多网民对官方的立场表示支持。新浪微博用户“幸运的我是小花”写道:“一定要严惩严办,决不向恐怖分子低头,让无辜的生命在地底下得到安息。”

  还有网民对西方媒体对爆炸案的报道表示失望。网友“太幸运了要加油”写道:“西方媒体各种不能看。就报道新疆爆炸这事儿,80%的篇幅在讲中国政府方方面面的错处。”

  “反省责任”

  但是,指摘中国政府“错处”的不只是西方媒体。不少中国网民也对中国的安全措施和民族政策提出了反思。

  网友“掏鸟儿窝”在新浪微博上写道:“那么多警察还有那么多线人,还有网络监控,电话监控怎么一点预警都没,光围着领导转了!热点地区发生爆炸官僚主义失败的典型案例,不好好反省问题,别光喊口号给我们听,要转变思想,反省责任,像你们这样永远也打不过那些不要钱也去拼命的人。”

  网名为“慕容一村”的微博用户则追根溯源,追问袭击者的“仇恨从何而来”。

  他说:“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先是昆明,后是新疆,惨案接连发生。当然应该谴责凶徒,悼念逝者,但这一次,有脑子的人或许可以冷静下来了,在谴责和悼念之外,是不是也应该问一问:这些事情会什么会发生?仇恨从何而来?和所谓的民族政策有没有什么关系?”

  网民“qlkfj”写道:“无视生存在这个国土上的部分人的需求,拒绝沟通和妥协,付出代价最多的是普通人,喊杀喊打的人,至少应该搞清楚为什么。”

  也有网民怀疑,爆炸案不一定是民族或宗教问题引起,也可能和习近平当前主导的高压反腐态势有关。

  微博用户“路一行”问道:“难道是某个势力集团给反腐发出警告? ”

  “寒心”

  从网上现有的评论来看,中国网民对乌鲁木齐爆炸案的关注似乎明显不如3月1日的昆明事件。在新浪微博上,不少新疆网友对此表示不平。

  “和名字一样琼瑶范儿吗 ”问道:“已经过去超过十二个小时了,你们的祈福呢? 你们的悼念呢? 你们的蜡烛买了么? 你们的新疆不哭,新疆挺住呢? ”

  “Louris_L至尊寳”评论说:“其实今早起来挺寒心得,同样得事件,甚至更严重,网络上却并没有像上次一样xx挺住、不哭;这事儿和没发生一样安静;不是在这求安慰,求关注什么得,只是觉得很不公平:同样是生命,为什么区域性这么强,新疆发生得暴恐事件就不是什么大事儿?寒心的是得不到尊重。”

  福建网友“WindhamYu”也注意到这一现象。他写道:“奇怪的是与昆明事件之后铺天盖地的反响不同,早晨起来到现在所见微博上的反映则平淡很多,这涉及到不同城市是否在众人中存在心理距离或对新疆有某种惯性想象。”

  (撰写:秦川;责编:横路)

   0


当前新闻共有2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2014年05月01日 09:38
只要敢杀,没有消灭不了的恐怖份子。拿出当年镇反的决心,杀他个两百万,恐怖份子就绝种了
2014年05月01日 07:27
嘿嘿,这是共产党的政策对维族和少数民族比汉族太好的结果?!
实用资讯
热门专题
1
俄乌战争
6
中美冷战
11
以哈战争
2
川普
7
洛杉矶大火
12
巴黎奥运
3
AI
8
叙利亚
13
三中全会
4
万维专栏
9
苗华被抓
14
中共两会
5
大S
10
美国大选
15
台湾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