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之间围绕中国近日在有争议的南海海域搭建钻井平台的冲突有升级趋势。越南不断以行动对中国的钻探作干扰甚至破坏,而中方也以行动予以回应,派出80艘船保护钻井平台。双方船舶并曾以水炮对射。
这种情况令外界多少感意外,因为半年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越,被认为是两国关系改善的标志。是次访问,两国表示将开展多方面合作,其中包括建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机制。外界曾据此认为,两国南海争端将有所缓和。
钻探属反制非挑衅
北京观察家认为,越南此次如此强硬的对抗态度,是受到奥巴马不久前亚洲之行的鼓舞,美国明确和加深介入南海问题,令菲律宾、越南等声索国变得有恃无恐。而中国此次在南海所谓争议海域钻探,更多是一种「应激反应」,并非主动挑起事端。奥巴马亚洲之行在南海问题上选边站,支援菲律宾将其与中国的领土纠纷提交国际仲裁解决,这一立场显然令北京方面不悦。而对于越南请求日本提供巡逻艇,强化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北京方面也颇感不满。作为一种回应,北京方面选择了用行动宣示主权。
尽管中国一再声明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领海),但按照现有国际法,实际控制被认为是认定主权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中国搭建钻井平台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有舆论认为,更倾向于「以行动宣示主权」是现届中国政府的新风格。在原则问题上不示弱,也被认为是「习式外交」的特点。
中国无意扩大事态
至于中越会否交火,有观察者认为,尽管紧张局势可能会僵持一段时间,但中国无意扩大事态,只要越南不过分挑衅,交火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此次争端中,中国出动了80艘船舶保护钻井平台,越南方面也出动了船队,双方相互撞击,还用水炮互射,这种情境下,「擦枪走火」也并非不可能。因此,此时保持两国高层沟通管道的畅通至关重要。
今年7月,中美将在北京作战略经济对话,南海问题将是中美对话中绕不开的话题。届时中美能否在此问题的协商上取得进展,对南海问题能否降温影响甚巨。就中国而言,寻求和解是始终的意愿,团结东盟则是中国近几年的重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