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提要] 吴守疆54年的人生被边疆烙了印。作为老兵,他熟悉中越边界两侧的每一座山头,中越边界广西段约700公里沿途,每个村镇都有他的战友。“必须打的话,我们这些人,全上!”吴守疆说。“中越是领土与利益之争,与越战时期美越的意识形态之争本质不同”,吴守疆还说
5月中旬,炽烈的阳光打在中越界河北仑河入海口宽阔的水面上,刺得人睁不开眼。广西东兴市竹山村就坐落在海河交界处,村民世代捕鱼为生。站在岸边,渔民老叶指着远处水面正中的两个水泥立柱对记者说:“那是中越陆地边界标号最末的两块界碑,1377号和1378号。”52岁的老叶清楚地记得,1989年中越最后一仗就在北仑河口打响。两年后中越关系正常化。
邻国交往符合这样一个规律:士兵不越过边界,贸易便越过边界。上世纪90年代初,几乎在边界开放的同时,中国商人踏上越北的泥土路寻找商机,越南边民渡过碧翠的北仑河贩卖果蔬。20多年间,中越年边贸额攀至百亿美元,东兴从仅有0.6平方公里的边陲小镇发展成楼宇林立、商客往来的开放城市。“在东兴,几乎无人不边贸”,当地人吴守疆带着记者走街串巷:“这里的一天从中午12点开始,到饭馆茶楼谈生意,过夜生活。”吴的家族在越南胡志明市经营两家贸易公司,规模不小。
与许多同龄人一样,75岁的越南人蒂姆仍对中越战争记忆犹新。1979年2月17日凌晨,天空被炮弹照得如同白昼。“我们来不及拿任何东西,”她说,“只能快跑。”如今她仍对中国人既恨又怕。“我现在甚至还怕中国人,不知道啥时候又得逃跑。”资料图:对越战争的中国女兵。
吴守疆54年的人生被边疆烙了印。作为老兵,他熟悉中越边界两侧的每一座山头,中越边界广西段约700公里沿途,每个村镇都有他的战友。今年5月,中越关系因南海问题趋紧,战争传言一度泛起。“必须打的话,我们这些人,全上!”吴守疆说。
1999年中越签署陆地边界条约后,越南人黎氏辉跑起边境运输。现在,他每天从谅山同登的家中出发,穿行战争年代血流成河的丛林,通过广西凭祥浦寨口岸,把一箱箱越南食品、香水卸在“国门”商贸城前,交给“越南特产”商铺的中国老板。在1979年、1984年和1988年中越对抗时上过前线的黎氏辉认为,仇恨可以放下,但戒心不能。“中越是领土与利益之争,与越战时期美越的意识形态之争本质不同”,他说。
中越重启双边关系时,弱化1979-1989年那段历史是双方政府间达成的协议。中国社科院学者潘金娥认为,两国当时都想排除阻力,尽快恢复关系,“暂且搁置战争对错的争论,交给历史来判断”。于是,在广西那些经营热门线路“越南4日游”的旅行社门店里,《环球时报》记者总能看到这样的标识——“不要和越南人谈论政治”。
越南青年阿景在2008年中越完成边界全线勘界立碑后,从友谊关进入中国。他在广东鞋厂拿货,把成箱的拖鞋销往越南全国。“教科书里没讲1979年战争”,阿景将一沓人民币递给合作方的中国老板,扭头对记者说,“在越南,这场战争只存在于老人们的记忆中。”
有趣的是,在越南,近现代史部分的中越交往,包括中国援越抗法抗美、十余年军事对抗及90年代后的新篇章,都被政府有意无意地淡化。但之前2000年的历史纠葛却被无限强化和渲染。(文中越南人物皆为化名)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中国外贸企业订单爆满 曝主因是… |
3 | 有一种痛苦叫搬进了“大平层”,不好住还不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