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汇报》以"精神濒临崩溃的中国官员"为题评论道:徐才厚的落马并不仅仅是拿军队开刀,徐才厚之前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习近平的铁腕,已经让不少党内人士怀疑,眼下的反腐运动是不是走得太远了。
这次的反腐力度,大大超越以往,数以万计的官员被革职、被拘捕。习近平以及纪委负责人王岐山让广大干部面对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的腐败、中国的灰色经济,也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如今,当人们提到非法财产时,绝非几十万、几百万,而是数以亿计。
本次反腐运动,其特点是持续时间长。通常,在中国的体制下,新官上任三把火,随后就趋于平静。在一党制的环境下,反腐是打击政治对手的利器,空缺出来的职位则能让自己的亲信填补。与此同时,反腐败总是能赢得大量民众的支持与拥护。
瑞士《新苏黎世报》则将中国官员的腐败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该报评论员写道:
子曰"学而优则仕",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应该用其知识为国家服务。在毛泽东时代,对干部的定义也是"人民公仆"。不过,在现代中国,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公仆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压当家作主的人民。
《新苏黎世报》认为,这一现象,其实也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分不开。根据儒家理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大夫"具有自律和自省的能力,所以不需要外部的监督。而所谓的严刑峻法,其实是针对"庶人"的。
文章写道,直到今天,当中国官员犯下罪行时,往往还会被说成是"没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丧失了理智",这无形中减轻了他们犯罪的严重性。如果这些"大夫"的自律当真靠谱,那"庶民"便只需要静候清官上任即可。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各类关于清官的传奇故事,但也就只能当做传奇故事看而已。
"去中国历史传统中追溯腐败源头,并不是为眼下中国腐败官员的肆意枉法行径开脱。问题的关键是,运动式反腐究竟能有多大的效果。现在,除了整顿同样腐败盛行的司法系统,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也许,中国真的该学习芬兰、丹麦等清廉国家的反腐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