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严查四风、干部培训中心娱乐化,到近期的整治政府部门“小金库”,中纪委的“反腐紧箍咒”越箍越紧。正所谓前腐后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反腐高压的震慑下,官员贪腐行为更趋隐蔽。针对这一现象,中纪委表示要严揪隐蔽性腐败,并点名“送礼神器”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等隐蔽贪腐行为。
并进一步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要针对少数党员干部违规行为趋于隐蔽,一些地方和单位工作措施不得力,一些制度操作性不强、约束力不够等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研究提出对策。特别点名集中隐蔽性腐败问题,对利用现代物流快递送礼,以礼品册、提货券代替实物商品,利用电子商务提供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等,要仔细甄别,善于发现,及时查处。
稍早之前,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斌、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许传智等中纪委高官,通过媒体释放中纪委对于隐蔽贪腐的高度重视,甚至点名“微信红包、电子预付卡等成为‘送礼神器’”。
而在今年四月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每月E题”栏目中,邀请网友晒一晒身边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在网友晒出的案例中,除了舆论聚焦的电子礼品卡、微信红包等送礼方式的“升级”,在公务用车、公款吃喝、违规报销、权力寻租等众多方面,隐蔽贪腐现象都花样繁多地存在。
对于权力寻租的隐蔽形式,有网友还列出了退休官员的腐败现象。网友“先天下忧”称,“快到退休年龄的领导干部,为了给自己退休后做准备,利用手中职权或影响力,为所管理的行业协会、学会拨付或筹集资金,退休后就当会长。”
其实,中国的反腐进程中,“隐蔽腐败”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只是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八项规定和反腐风暴的背景下,“禁令”裹挟下的中国官场,一些贪腐歪风正以更为隐蔽的形态呈现。
有学者表示,“在当前的反腐高压下,由于官场歪风的惯性或者一些官员还存有侥幸心理,贪腐行为正在由‘明’转‘暗’。”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强,中国的反腐态势正表现出“猫鼠游戏”的特点。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中国外贸企业订单爆满 曝主因是… |
3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4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5 | 习傻眼!人刚走,越南翻脸速度惊人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