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天闭门会议之后,十八届四中全会捧出了由“想到”和“没想到”拼接而成的饕餮大餐。“想到”如闭幕会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在人民大会堂落幕;蒋洁敏、李东生、李春城等被开除党籍;确立一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提出包括建设法治政府、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在内六大任务。“没想到”如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杨金山被开除党籍;除去落马官
公报内容最早由新华社法人微博新华视点发出,是为高度提炼版。随后央视播出的新闻联播在头条予以全文播发,且并未如外界猜测的那般延长联播时间。最后再由新华社授权发布公报全文。至此,四中谜底揭开,但是稍早前各界期待的“改革力度很大”之愿景几何尚且不能作出明确定论,因为以三中全会为鉴,公报之不明觉厉与《决定》之翻天覆地,相差甚远。换言之,即便四中公报“粗线条”,谁又能担保随后即将公布的《决定》会否延续三中再来一次翻天覆地?
与以往既定做法类似,《人民日报》见报社论提前出炉,且经由新闻联播重点推介。标题锁定为《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内容则主要阐述了党与法的关系问题,这也是四中之前各个舆论场域争议颇为热烈的焦点。党大还是法大?党报给出了类似辩证法的结论——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中国法治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根本区别。
稍早前人民网推出的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系列评论之五《四中全会宣示“法治的尊严”》,也在围绕党与法的关系在扩散思维。法治尊严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是党与法关系的理顺。2012年12月4日,十八大召开还不到一个月,习近平就在纪念现行宪法颁行30周年的一次大会上强调,“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此次全会,再次提出“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而具体的规定更显扎实,比如,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再如,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不可动摇的基本方向;在这个前提下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也是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究竟党大还是法大?凤凰周刊于2009年刊发的一期封面故事《蒋经国的政治遗产》复又被翻出,文章开头部分即展现了一幅颇有镜头感的画面——他佝偻着坐在轮椅里,受多年糖尿病折磨,脸浮肿得不成样子,他已不能亲自宣读总统致辞,只能听着秘书长何宜武代替他宣读。突然,台下有人扯起白色横幅冲向他大声抗议,然后是更多人响应起哄。他从没想到,重申推进民主改革决心的总统致辞,得到的回应,竟然是台下急不可耐的民主人士喧哗。在被手下拥离主席台之前,他孤寂无力地双眼朝着喧哗嘈杂的方向停留片刻,说不出一句话,缓缓别过头去,满脸的落寞茫然。这是蒋经国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个镜头,时在1987年12月25日的“行宪纪念”大会。
的确。蒋经国将国家利益置于党国利益之上,故而以威权结束了威权换得了政党轮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份万众瞩目的公报中,“党的领导”依然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且是历届最高的。《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对此作出了调和的解释,“文中虽然以13处强调‘党的领导’的高频次创造新纪录,并且更明确地点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但有更大量篇幅在事实上指向了对执政党的自我约束。”
身为喉舌,党报确需要做好舆论引导的分内工作。但公报发布,网络舆论场更多的却是一片哀愁,是为公报“私愁”。失望者如财经作家余胜海,“看了央视播出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告让人失望,所谓‘法治’仍然是‘法制’”;对依法治国有重新诠释者如五岳散人,“在我这个外行看来,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面临的只有三个问题:谁来真正立法、谁来真正执法、谁来真正监督。背后的三个真逻辑是:人大立法,人大要真代表人民;司法执法,司法要独立于权力;媒体监督,媒体要能够发声。这就是依法治国。”反诘落实成效几何者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硬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是破天荒的。然,破天荒的设想还得有破天荒的用人机制落实,如果不制约少数领导的个人意见就是群众的一致意见,通过‘买卖’之后‘重用’终归还是难免的。”持着中立态度点评者如专栏作家刘胜军,“四中全会应从法治观念启蒙开始。”因为当下建设法治社会最大的路障就是对程序正义的无知和无视。也有人从公报中看到了律师、法学专家的春天,毕竟在公报的昭示下,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呼之欲出。
抛开网络舆论场日益式微的讨论,不出公众所料,四中正在循着三中的既定轨道按部就班推进,而且两次会议前的舆论基础也基本一致。比如三中前的习近平意识形态讲话和宪政大讨论,四中前的文艺座谈会讲话以及社科院主导的法治与专政讨论。所以《人民论坛》大胆作出推断,一年前的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最终在一定程度上终结了“宪政”之争,那么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四中,或将结束这场“法治”与“专政”之争。更进一步,无论一年前的“宪政”之争,还是这次“法治”与“专政”之争,背后实质是两种思潮,一种是封闭僵化的思潮,一种是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央党校谢春涛看来,这也是今天中共意识形态面临的重要挑战,过去有这两种思潮,现在也有,今后恐怕也还会存在。
“有限度”的公报之外,更多人之所以还抱有希冀,一方面在于公报之后的《决定》还未公布,另一方面25日即将召开中央纪委全会。所以,此前外界预期的周永康和徐才厚二人的处理结果,恐将很快揭盅。换言之,大戏才刚刚开始,高潮还远没有到来。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如临大敌 中共密件热传 |
2 | 一股暴跌潮,正在席卷全国 |
3 | 中国市场突传重磅利空 |
4 | 全场傻眼 中国学者丢人丢大了 |
5 | 大权旁落?习最新讲话再现异常 |
6 | 危急,中南海风暴要来了 |
7 |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
8 | 为何刘亦菲单身至今?看完这些照片你就明白 |
9 | 墙内车友大呼:燃油车的天塌了 |
10 | 一封体制内高人撰写的“倒习书”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