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英国《金融时报》星期五(10月31日)发表社论说,中国目前正在努力为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金融体系打下基础,但管理不良可能会破坏中国的经济影响力。
首先,中国试图建立一个人民币区,以平衡二战以来主导世界金融体系的美元区的影响。
这样的努力涉及鼓励把人民币当做储备货币,贸易结算货币,以及证券投资者的选择。
社论说,中国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取得了进展。据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提供的数据,人民币离岸债券的发放在今年头9个月就达到4510亿元,而去年全年的数字是3760亿元。
北京战略努力的第二个方面是,对照管理全球发展计划的多边机构,建立新的机构。
例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等“金砖五国”在今年7月份建立了新的发展银行和紧急储备基金,创造了相对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体系。
管理能力
社论说,尽管中国的宏伟计划有经济后盾支持,但官员腐败、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不平等待遇、以及金融操作的不透明,都严重打击中国的管理能力。
社论引述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的话说,“我们需要的是建立在法律上的秩序,而不是建立在原始力量上的秩序。但遗憾的是,中国的现状就是这样。”
《金融时报》的社论同时指出,中国帮助建立的这些新机构都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感到不满和无奈的情况下诞生的。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特别令发展中国家感到不满的一个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坚持市场改革的僵硬立场让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这个机构只是一个让穷国继续穷下去的工具。
社论最后说,现有的多边国际金融机构需要做出改变,以便在一个日益中国中心化的世界更有效地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但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不能在新机构中保持透明度和管理标准,将无法建立与自己经济能力相符的声望。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