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彭丽媛说习近平是“称职的丈夫”、“称职的父亲”,对他也非常关心体贴。一有机会与丈夫团聚,她就要操持柴米油盐,想法子变花样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这些叙述来自本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上任初,新华社播发的人物特稿。“七常委特稿”一时成为网络热门搜索词。
报道国家领导人的规格
领导人怎么报,对中国的国家媒体来说,历来有固定的“规格”。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总结了新闻联播的套路:
——×××在钓鱼台国宾馆亲切会见了×××,宾主进行了亲切有好的会谈。
——×××出访×××,会见了×××,高度赞赏两国关系,对××表示欢迎,支持×××的立场
——外交部发言人×××就×××发表声明,对×××表示遗憾,提出抗议,继续关注
……
陈力丹发现,在新闻编排上,按“当事人”的官职高低,是业内外皆知的“惯例”。正是在此基础上,才有外媒根据版面或电视新闻节目中领导人的出场顺序,揣测中国政局变化。
有研究指出,会议新闻时一定要用移动镜头将与会的重要领导人扫一遍,在领导人会见外宾时一定要有两人握手、与双方出席欢迎仪式的人握手、面对面交谈等画面,当然这些起到交代环境、介绍说明等作用的画面必不可少,但真正能感染观众、给观众以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是具有典型细节和情节的画面。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内考察调研的报道,“规格”一般是这样的:总书记、国家主席考察调研,在一版头条位置报道,作六栏题。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考察调研,一般也在一版头条位置报道,作五栏题。中央政治局常委考察调研,一般在一版报道;特殊情况下,该稿在一版开头,再转到其他版。国家副主席考察调研,一般在四版报道。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考察调研,《人民日报》一般在四版或其他新闻版报道。
总书记来电挑错
中南海新闻不好报,不仅因为复杂的政治规则,还因为容不了出错。一出错,也许总书记的电话就打来了。
2001年2月,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赵化勇就接到了总书记的电话。当时的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视察之旅刚结束,赵化勇坐在他位于15楼的办公室里,观看中央电视台半小时的国家新闻节目《新闻联播》。
19点20分,专门接听高级领导人来电的红色电话机响了。
一个声音问道:“你是赵化勇吗?”在得到略显不安的确认之后,那个声音继续说:“总书记要和你说话。”
江泽民曾经打电话给央视台长,指出镜头搞混了
“你好,是赵化勇吗?”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问道。
“晚上好,总书记,是我。”赵回答道,尽量掩饰着内心的不安,“我刚才看到了‘新闻联播’对您的报道。会见奥委会评估团时您看起来真的太棒了。”
江泽民并未因为受到恭维而分神:“谢谢,但是你注意到有什么问题吗?”
赵化勇说没有发现。
“我可能是唯一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人,”江泽民继续说,“今天下午我在同一间会议室有过两次会见——一次是应当报道的,另一次则不应报道。在‘新闻联播’上报道我接见奥运会主办城市评估团是完全可以的,你们的报道搞得也不错。表现我问候代表团成员并与他们握手的镜头是准确的,但是随后播放的我们坐在一起交谈的镜头弄错了。另一次我见的是一位私人老朋友。他是一家电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我担任电子工业部部长时就认识他了——但我们是以朋友的身份在交谈,并非是出于官方目的。虽然你们有关奥委会评估团来访的画外音一直都是正确的,但是镜头却搞混了,播的是我与老朋友进行私人会面的画面。”
已经退休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岚清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他经常一边“听”《新闻联播》一边练篆刻,“因为电视里的许多同志我都认识,不用看我也听得出谁在讲话”。
为了避免“事故”,每天下午5时30分,由中央电视台台长、副台长组成的审查小组开始审定当日的新闻。而在一些重大选题上,相关报道还需中共中央办公厅直接审定。
报道“神性”的消退
“创新”不仅仅是民间对领导人新闻报道的呼声,一直以来也被业界乃至决策者关注。
新华社摄影记者刘卫兵曾拍摄《总理为农民讨工钱》的照片。当时挑选照片准备发稿时,刘卫兵心里犯了憷。“这样的照片符合政治要求吗?发出后会不会出问题?出了问题可就不是小问题!中央新闻可容不得半点差错!”
他拿不定主意,先征求了文字记者的意见,又在回北京的专机上给国务院有关领导看了这张照片,返回北京后,新华社摄影部顺利将照片发出。
“这张照片画面人物形象自然生动,瞬间典型独特,特殊现场中特殊人物的表情、感情和心理得到了充分表现,较好地体现了总理务实亲民的作风和形象。”刘卫兵在书中对自己的这张“创新”照片如此评价。
学者王辰瑶认为,领导人活动报道主题中的“神性”正在消退。她举到1958年新华社报道毛泽东参加十三陵水库劳动的例子:几万人发出同样的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一放下铁锹,一个叫余秉森的解放军战士,马上用自己的衣服把这把铁锹包起来。他激动地说:“看到这张锹,我们就想起了毛主席;这样,我们的干劲就会更大。”
书中认为,毛主席用过的劳动工具被当成“圣物”保存起来,报道中领导人的活动已经具有了较为明显的神性色彩。过去的报道中,领袖是“最红最红的红太阳”,现在领导人的形象变得越来越个性化。
早在2003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中央领导同志题词、作序、写贺信、发贺电,参观展览、观看演出和出席其他文艺活动,给部门、地方的指示、批示,出席部门和地方举办的颁奖、剪彩、奠基、首发、首映等仪式和接见、照相、联欢、探望、纪念会、联谊会、研讨会等活动,一般不作公开报道。
扒一扒江泽民身边三位大秘的真面目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3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4 | 计划曝光 川普真动手了 |
5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
3 | 比亚迪无锡、成都工厂爆发罢工抗议 |
4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5 |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
6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7 | 计划曝光 川普真动手了 |
8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9 |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
10 |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