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习近平不是吃素的 西方伤脑筋

www.creaders.net | 2015-03-15 19:21:49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015年中国大陆两会之际,西方媒体借中国2015年外交规划及国内军队反腐势头再次聚焦习近平权威。但是,此次和以往不同,西方后知后觉,多了些关于习近平“个人崇拜”或中国“造神”运动的报道。尤其是军队反腐瞄准更大老虎郭伯雄和中国官方证实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后,西方类似报道又到达一个高潮。从年初习近平在延安忆知青、春晚凸显习近平的反腐和中国梦主题,到定义“四个全面”和印有习近平头像的纪念品和饰物走俏市场,西方媒体不放过一丝观察习近平和中国政治生态的蛛丝马迹。即便是中国官媒CCTV全天候轮播习近平内政外交报道,也被西方看做是习近平权威的其中一个象征。

  去年,徐才厚被调查时,《经济学人》曾以“习近平步步崛起”的口吻建议习近平“利用好”权力,将权力的利益“最大化”,“更大胆”地推进中国改革。现在,西方媒体质疑,习近平的权力会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绩?在报道中国内政方面蹒跚起步的日本英文杂志《外交学者》3月9日题为《习近平权力究竟有多大》(Just How Powerful Is Xi Jinping?)的报道说,江泽民见证了中国入世、国企改革、禁止军队经商等等,胡锦涛则见证了中国GDP的飞速增长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习近平,作者看不到相关政策的“贯彻或执行”,甚至闭塞地认为,当前习近平并无大作为,只有外界对他的高期盼。作者将重点放在了习近平是否会在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或俄罗斯同美欧的冲突方面提出持久的解决方案,认为如果再无成果,习近平就没有江胡那般幸运了。

  过去两年,习近平在党建、国家治理和外交等领域颇有政绩,尤其是军队反腐、户籍和司法改革以及教育等领域的成绩颇得民心。这家日本媒体对习近平及中国政治的报道盲点太多,其距离在英文媒体当中占据“报道中国”市场一席之目标还很远。

  西方近年找了很多参照对象来解读习近平,比如中国的毛泽东、邓小平、华国锋、蒋经国和江胡以及国外的丘吉尔、戈尔巴乔夫和普京等。但至今,西方眼中的习近平依然是一个矛盾体。比如美国《新闻周刊》3月6日题为《习近平将中国带离民户》(Xi Is Leading China Away From Democracy)的文章说,一方面能够看到习在废除劳改、放开一胎和改革户口及国企、推进自贸区建设等方面的自由化做法,但同时也能看到他反对独立司法、打压异见声音和对西方宪政的警觉。当实在读不懂的时候,它们又会问“究竟谁是习近平”。

  习近平不单是中国人的“国家领袖”,更是“全球领袖”

  美联社3月8日题为《谁是习近平?正处于新的个人崇拜核心的习近平》(Who is Xi Jinping? China President Xi at center of emerging personality cult)的报道被很多欧美媒体转载。这篇报道说,上任不久便出书和阅兵的做法和江胡形成鲜明对比。上任不到两年,习近平就积累了极大的人气,公众充满对他的个人崇拜。这种现象自毛泽东时期以来还从未出现过。报道还说,虽然习近平头像无法替换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头像,但他在中国公众生活已经是无处不在,几乎成为一股无法阻挡的幕后力量。今年的阅兵更是习近平再次走向前台和核心的一次机会。《华盛顿邮报》3月2日题为《两大心理冲击决定习近平路线》(Twin historic traumas shape Xi Jinping’s China presidency)的文章说,通过强力反腐和排除异己,习近平已经成为毛泽东之后最强势的中国领导人。而习近平文革期间下放农村的经历,以及前苏联共产党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发生解体的事件,是习近平两项心理冲击,并塑造了今天的习近平。

  《纽约时报》3月7日题为《习大大再次燃起中国人的领袖崇拜之情》(Move Over Mao: Beloved ‘Papa Xi’ Awes China)的文章说,习近平的民望部分源自对腐败的宣战,以及高呼“中国梦”等令人鼓舞的口号。但这种崇拜也来源于无休无止的宣传,其中将习近平塑造成了超人与普通人的混合体。尽管许多中国人欢迎一位强势、直率的领导人,但批评人士称,对习近平的大力宣传已经开始显现出一些个人崇拜的迹象。一些人对此产生了警惕,认为它与毛泽东的傲慢自大有几分相似。《华盛顿邮报》社论团队的编辑海亚特(Fred Hiatt)3月8日撰文说,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道路从无章法可循(Lawless Path)。作者将普京和习近平内政外交的强硬做法做了对比,之后得出结论说,普京再怎么残暴,也比不过中国(领导人)对美国下届总统和民主世界带来的更大挑战。中国正在制定自己的规则,这种趋势已经颠覆了美国在中国对外开放时对其作出的基本政策设想。作者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还是放大了中国对法治维稳负面的理解。作者因此说,面对这样一位中国领导人,美国下届总统要寻找到正确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

  多维新闻曾在《习近平唤醒西方对华认识》的文章说,观察习的时候,西方已经把他从中共体制中剥离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个体,和中共、中国并向作为研究对象。现如今,西方开始集中向中国“造神”运动方向看。但是,分析人士认为,“造神”运动正是中国朝野上下所竭力避免的。

  中国文革和苏联解体,换个角度看,正是领导人权威“过强”和“太弱”所导致的两种历史灾害和悲剧。中共汲取了文革和苏共垮台的教训,一直都在自我反省和修正,避免重蹈覆辙。当前,中国的确形成了一种“习近平效应”,并影响海外。但它不是一股充满负能量的冲击波,而是一种对中国国家治理、全球治理大有裨益的正能量。而且,从当前的时代特征、社会意识和公民素质来看,中国也不满足出现另外一个“神”领导的条件。

  另外,习近平不是一天练成的,他经历过文革的残酷、见证过军队的腐败,现在他能够从党政军自我开刀,刮骨疗伤,这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主流。经过建国后30年的摸索与折腾,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的极速发展,中国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过于“臃肿”,相关领域的改革要么步履蹒跚,要么裹足不前。在这样一个亟需全方位“转型”的历史关口,习近平就成了承担这一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领导人。作为一名唤醒中国这头狮子的强势领袖,习近平任内注定“不等闲”。无论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设计,还是对世界公平合理秩序的构想,习近平和西方个别领袖一样,都想有所作为。而全面、国际化、大力反腐只是习近平有为的其中之一而已。

  腐败是一个全球性话题,决不是哪个国家所特有的。西方老是说习近平反腐是为了“排除异己”和“集权”,这都是意识形态化的看法,淡化了“老虎”、“苍蝇”违法乱纪背后的腐败行为,质疑中国这次反腐的制度化和法治化,更是忽略了中国对习近平反腐的“民心所向”。其实这也是西方资本社会对中国执政者所注重的“民生”和“人民”概念的不(愿)了解。换句话说,西方不看重习近平以“民生”或“人民”利益为导向的政绩观。当前中国的改革与反腐对中国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渐进式的,需要从战略角度去看。比如,对中国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影响。但西方有些声音对习近平政绩判断的视角只注重当下,眼光是静止的。

  其实西方对中国或中国领导人的“善意”提醒是好事,西方为了报道中国也已投入大量财力人力。但是,由于过于聚焦中国人权和权斗,加上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不了解,西方频入死胡同,要么不懂,要么就是过度解读。比如,《经济学人》3月7日一篇文章解读习近平“四个全面”时就钻入了对“四”这个数字“文化内涵”和“口号意义”的滑稽解读当中,竟然称“四”听起来像“死”(Death)。所以,如果西方媒体老是危言耸听,唯恐中国不乱,那么它们对华纠结与困扰就没有完结的时候。这就是西方媒体生态的一种悲哀。  (皇金 撰写)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