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刚封杀江泽民 胞妹江泽慧又跳出来了

www.creaders.net | 2015-04-12 22:30:58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胞妹、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4月13日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署名文章《拥抱生态文化的春天》,强调当前应大力传承、发展和弘扬中华生态文化,提升人们的生态文化自信和自觉,增强生态文化的引导力和感染力。

左二为江泽慧

  公开资料显示,75岁的江泽慧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涉猎广泛,包括花卉、园艺及林木等领域均有精深造诣。去年9月中旬,江泽慧获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颁授个人最高奖项“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金玫瑰奖章”, 并由该会主席克朗亲自颁奖。

  现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慧,长期从事林业和生态等学科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近几年的全国政协会上,江泽慧将关注点聚焦在低碳、森林资源核算以及森林静养等绿色发展问题上。两会期间,雾霾成为高度热门的话题,不同于原央视主持人柴静对雾霾的“忧心忡忡”,江泽慧对北京治理雾霾持肯定态度,表示2015年北京的空气质量有很大改善。

  《拥抱生态文化的春天》全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它通过确立人与自然交往的生态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维护和增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功能,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原动力和思想基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然意味着中华生态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必然要求我们拥抱生态文化的春天。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富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存智慧,“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道德意识,“仁爱万物”“协和万邦”的道德情怀,“和谐共生”“与天地参”的道德理想,拓展了人们的道德视野,揭示了人类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是与自然息息相通的。正是这种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启迪人们认知并掌握人和自然万物的本性,树立敬畏生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和价值追求

  中华生态文化为人类文明增添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生态文化传递着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为改善人与自然关系、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供思想源泉和精神支撑。当前,应大力传承、发展和弘扬中华生态文化,提升人们的生态文化自信和自觉,增强生态文化的引导力和感染力。

  传承、发展和弘扬中华生态文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城乡宜居、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是美丽中国的基本要素和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建设美丽中国,应高度重视繁荣发展生态文化的意义和作用,积极开展生态文化公益活动,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和文化服务,增强人们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自觉性。

  传承、发展和弘扬中华生态文化,重在实践、重在建设。从我国现实情况看,需要重点加强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打造生态文化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美丽城镇,促进传统生态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本土生态文化与外来生态文化交融,形成多元开放的现代城市生态文化;保护和建设具有生态文化品质的美丽乡村,打造崇尚“天人合一”之理、倡导中华美德之风、遵循传承创新之道、践行生态文明之路的美丽乡村。二是加大生态文化遗产地保护力度。加强国家重要生态文化遗产地保护,重视农业生态文化遗产地保护,注重在生态文化原生地保护文化遗产,切实提升保护地群众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三是拓展生态文化载体和传播功能。进行国家生态文化博览园和生态文化创新基地、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一园三基”建设,抓紧建立标本馆、生态博物馆、科普馆等生态文化普及场所。四是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互动体验交流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倡导、社团推动、民众参与的体制机制,积极开展生态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坚持从娃娃抓起,传授生态文明理念,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五是延展“一带一路”生态文化。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以华夏古村名镇、茶马古道等地域古丝绸之路生态文化遗产和民族风情、民间艺术等为载体,承接古今、连接中外,搭建开放多元、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交流平台;拓展区域间、政府间、国际组织间生态文化交流,传播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化精神,助推沿路国家双边、多边和区域文化合作。

  可以相信,随着生态文化的发展与弘扬,我们一定会迎来生态文明万紫千红的春天,建成更加绿色清新的全面小康社会。

   0


相关新闻
扒一扒江泽民身边三位大秘的真面目
热门专题
1
何卫东
6
中共两会
11
苗华被抓
2
俄乌战争
7
大S
12
美国大选
3
川普
8
中美冷战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AI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