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屠呦呦已被消费,她被迫重复莫言当初获得诺奖后的一系列遭遇。应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如何培育更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和科研机制,以激励更多我国科学家获得诺奖。
获得诺奖后,屠呦呦近日接受采访时称,是否得奖已经“无所谓”,也不在意是不是“三无教授”。老人还说:“我是搞医药卫生的,就为了人类健康服务,最后药做出来了,就是一个挺欣慰的事。”
连日来,屠呦呦老人已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她配得上所有的荣耀与致敬。但是,在捕捉热点乃至挖掘花絮的同时,是不是更该回到事件原点?比如,老人身上奋力拼搏、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科学风范,以及崇高的为民情怀和不辍的科学坚守……
不得不说,屠呦呦已被消费,她被迫重复莫言当初获得诺奖后的一系列遭遇。比如,无休止的采访,比如奖金能买多大房子,再比如故居如何开发……
中国人有诺奖情结,屠呦呦是最热的新闻人物,不追逐和追踪屠呦呦身上的故事,显然是舆论的失职,但如果把握不当就成了过度消费。
对于这位注定彪炳史册的科学家,我们除了抱以由衷的敬意之外,也许还应该把握一些底线。
其一,能不能少打扰一些屠呦呦?屠呦呦获奖后,她告诫在老家宁波的亲戚“不要宣传”,这种清醒令人肃然起敬。屠呦呦已是85岁高龄,她希望不要宣传,我们是不是应尊重她的建议,起码不那么狂轰滥炸?
其二,不要造神。据报道,屠呦呦高一高二时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成绩单上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高三时急起直追,顺利考入北大。这说明屠呦呦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天才。因此,更该还原真实的屠呦呦,不要把她塑造成天纵英才式的人物。
其三,不要把她打造成道德完人。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上确实居功至伟,但一路走来也颇受争议,比如有人说将集体功劳归于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不符”。还有人认为屠呦呦或有性格弱点。这都很正常,屠呦呦有没有冒功的道德瑕疵,如今已不重要,获奖后她接受采访时已坦承“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就够了。
截至7日,日本科学家连续两天获得诺贝尔奖,使日本的诺奖得主数量增至24人。据悉,2001年后日本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与近邻相比,我们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并不算多,仅仅是实现零的突破。正因为如此,请别过度消费屠呦呦,而应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如何培育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和科研机制,以激励更多我国科学家获得诺奖。
诺奖得主指出 男人“不做家事”影响生育率 | 快讯:川普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
诺奖得主语出惊人 | 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李老师”:发币是为行动 |
获提名诺贝尔和平奖人选 “卡通猫” 李老师发声 | 李老师:诺和奖提名“向家人证明儿子不是汉奸”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快讯!李嘉诚旗下长和突发公告 |
2 | 7-14!比中国男足还惨 8轮0胜沦为垫底 |
3 |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
4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5 | 国防部暗示何卫东“行踪” 美情报消息引质 |
6 | 南京重磅宣布:全面取消! |
7 |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
8 |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
9 |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
10 | 北京突然出手 考验川普的时刻来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