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说过,「可怜的德国,对欧洲太大,但对世界太小」,以此表达这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尴尬地位。今天的南海问题,无论如何发酵,似乎也摆脱不了类似的处境。如果从南海的地理位置、争议的本身、涉及到国家的具体历史和外交政策来看,南海问题都不具备持续成为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条件。
首先,无论南海事关越南的全部海域还是对中国有着「走向深蓝」的战略意义,从佔地球面积70%的海洋总面积来看都显得过于淼小。对于远离南海的欧洲、非洲和拉美国家来说,本国政府可以表示对事件的关切,但南海事务却无法从根本上影响这些国家的内政、经济和外交。美国政府当前不遗馀力地呼吁南海问题事关世界各国的「航行自由」,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设法引起尽可能多的域外国家重视。然而,只要这些国家的航行自由没有受到中国政府的干预,南海问题就很难上升到引起这些国家切实关注的问题。截止到目前,如果说南海问题影响到了「航行自由」,也只有限地影响了越南、菲律宾、美国等国的部分船只的航行罢了。
其次,南海问题本身的争议仅涉及到岛屿和海域划界,以及由此产生的涉及争议国家的经济利益。至于所谓的中美对地区事务主导权的竞争、中国崛起对西方国家产生的恐惧,事实上对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影响非常有限。很少会有国家认为美国在南海问题落了下风会导致世界秩序的巨变,因此引发诸如市场经济制度的瓦解、引发核武器危机或是中国成为新的「霸权主义」等等事件。在南海问题上无论哪方得利,具体得到的仅是数十个大部分不具备维持人类正常社会活动的岛礁和人类文明当前还不能广泛利用的深海资源。南海问题不是「以巴冲突」这样不同文明引发的冲突,也不是「叙利亚危机」这样导致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生命尊严遭到残忍践踏的悲剧。面对着诸如「中菲南海仲裁桉」、「981海洋鑽井平台」、「美军进12海里」这样的事件,除了当事国之外,很难引起人类的共鸣与深思。
最后,所有南海当事国之间的历史关係相对简单,彼此之间除了为「南海问题」产生的争议之外,更存在着众多的共同利益。历史上,亚洲国家之间的战争较其他文明最少,除了所谓的「海洋的阻隔」作用之外,这些国家对中华文明总体上持认同和尊重的态度。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持续崛起,经济上的「中国威胁论」在亚太地区逐渐不攻自破,这点连美国也无法否定。美国总统奥巴马不止一次提到「不能让中国制定21世纪的经济秩序」,这恰巧说明中国在化解经济上对全球和地区产生「威胁」的论断上所取得巨大成功。只要中美之间的关係不恶化到冷战时的美苏关係,只要中国和南海国家还有大规模的经济往来,南海地区就不会成为学西方者担忧的「海上巴尔干」。
当前,儘管南海局势相对于前有所紧张,这既受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直接影响,也有中国政府应对上产生的偏差所致。但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合作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原则,南海问题从根本上并不具备上升为全球性问题、危机的条件。当然,在未来一段时间南海问题如何发展,是好是坏,最终考验的还是中国政府应对挑衅的智慧。(马博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