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上海为进一步加强对市内媒体的管控,当局于去年12月对媒体发布噤声令,就有关政府职务变化的报道下达明确指令。评论认为,倘若消息属实,应当是岁末年初之际官方对媒体的周期管理,2015年跨年夜时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便是前车之鉴。要注意的是,大陆官方对社会重大事件的限制性报道的做法一向饱受诟病,让本身可依托于媒体公信力来还原事实,但用选择性报道的方式去限制,无疑让一个简单之事变得复杂异常。
近期,有关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的消息频出。先是当地官媒报道称,在2016新年开工首日,韩正“暗访”时对上海综合环境治理进度颇为不满,视察时“心情沉重”,并指出此为上海工作之“短板”所在。当时有分析认为韩正“心情沉重”或因军令状压顶。11月11日,港媒《南华早报》透露,去年12月,一份内部文件被发到上海数个主要媒体机构。在这份文件中,宣传部门强调,报道要避免政治敏感议题,比如人事变动。同时,编辑们在处理非敏感议题时也要小心,比如有关反腐运动,甚至经济政策。数名上海资深媒体消息人士向透露,他们相信,噤声令来自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外界不少猜测认为,韩正有望上位。
上述报道还表示,其他消息人士则称,这是近年来最严格的限制。此前,宣传部门只是要总编辑们密切留意与某些特定议题相关的报道和节目。2017年,中共十九大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将有部分更换,而在此之前,省部级大员将首先开始变动。
此前,上海副市长艾宝俊落马,韩正就深受传闻的困扰。有外界消息指韩正已通过中共高层的严格考察,而且自接任上海一把手以后,2013年GDP增长率约为8%,结束了上海经济数年“停滞式发展”的局面。政绩卓著,且上海市民对其也赞赏有加,因此有传闻称,韩正下一步可望到国务院担任要职。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传闻甚嚣于上海政坛,或者是因为中国近二十年的时期,上海政坛势力成为左右中国政坛的决定力量,而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出身上海的一批官员,更是将这种根深蒂固的上海特色在官场中发挥到极致。如此一来,也就能理解为何外界对上海的关注比中国其他地方还有高。
而对于当下执掌上海的韩正,在中共此轮反腐带来的官场动荡中已数表态坚决支持中央。而在2015年早些时候,上海首先建立起领导干部身边人的管理试点,收到中共高层相当肯定,据信在近期中共政治局的生活会上提及的严格约束高级领导干部亲属与身边人的反腐与政治纪律上也是借鉴了上海的试点总结。去年12月30日下午,韩正主持上海市委会议传达“五中全会精神”时强调,要高度关注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担当起“中央交给上海的重任”。当时有分析认为,五中全会被认为是定调中国社会和政坛未来五年格局的重要会议,韩正的表态破除“不协调”,勇于“担重任”,无疑是语带双关示好高层之意。
对于中国媒体的治理,长期以来已经陷入了“一收就紧、一放就乱”的死循环中。如同一场停留在网络虚拟空间的“群体性事件”,当局的治理手段和思路也延续着对于真正意义上群体性事件的做法,即稳定压倒一切,为了稳定可以“封”、“堵”、“压”。具体到媒体层面,即惯用的一刀切处理,能删则删,能屏蔽则屏蔽,尽量将网络防火墙筑高筑实,尽量使各种台的枪口一降再降。
有评论认为,中共治理媒体正在自成体系,轮廓和思路渐显。具体来说,即是弹性管控、分而治之。所谓的弹性管控,是相较于之前的简单粗暴和“一竿子”做法而言的,更多的是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就目前来看,这是一条最为保险和讨巧的治理道路——保险在于,语权还是掌握在己身手中,因为意识形态的战场丢不得;讨巧在于,至少给予了市场化媒体足够的话语空间,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窥探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