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美军舰强闯西沙力猛 中国国防部嗓门大

www.creaders.net | 2016-01-30 19:36:35  观察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月30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宣称,美军一艘驱逐舰进入中国西沙群岛中建岛12海里区域。这是继去年10月“拉森”号闯入南沙群岛后,美驱逐舰再次做出类似的挑衅。

  据中国国防部当天发布的声明,1月30日,美国海军“威尔伯”号导弹驱逐舰违反中国法律,擅自进入我西沙领海。中国守岛部队和海军舰机当即采取应对行动,对美军舰进行识别查证,并立即予以警告驱离。

  中国国防部表示,美方此举是严重违法行为,破坏了有关海域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也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国防部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中方早在1992年即公布《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外国军舰进入我国领海,必须经过事先批准。这一规定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也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法律相同。1996年5月15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关于领海基线的声明》,宣布了中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美方在对此完全清楚的情况下,派军舰擅自进入中国领海,是有意的挑衅行动。

  多年以来,美方多次提议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各方舰机航行安全。然而在行动中,美方却不顾中方一再反对,派舰机进入中方有关海空域,造成双方海空兵力近距离接触。这种做法在操作上是非常不专业的,对双方官兵安全是不负责任的,在后果上是极为危险的。

  不论美方采取任何挑衅行动,中国军队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新华社评美军舰强闯西沙领海:航行自由外衣下的霸权本质

  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哈里斯就南海问题发表挑衅性言论没两天,美国军舰1月30日便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进入我西沙群岛最南端的中建岛附近海域。美舰进入中国领海,既不事先打招呼,也未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这不仅违反了中国相关法律,更是对中国严重的政治和军事挑衅。

  近一段时期,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动作频频,无一例外地打着同一个旗号——“航行自由”。去年10月,美方派拉森号军舰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12月,两架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又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空域,并事后称那只是“误入”。

  无论是明目张胆地“闯入”还是“误入”,美方的真实目的都是要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肆意挑衅别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

  美国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由来已久,从该计划的提出到几十年来的实施过程都表明,这一行动本质上是维护美国的海上霸权,以一己私利挑战他国主权和国际公共利益。

  美国政府的这一行动起于1979年卡特政府的“航行自由”计划,随后得到各届政府的“继承和发展”。

  根据美国史料,美国时任总统卡特在宣布“航行自由”行动计划时曾明确宣称:“鉴于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显著地位,它不得不采取主动去保卫其权利免受沿海国家的非法侵蚀。”

  什么是美国在海上的“显著地位”?无非是海上军事力量优势。这篇美国36年前的“自由航行行动宣言”表明,该计划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美国在全球的海上霸主地位。

  实际上,这段话还刻意模糊了商业航行和军事活动之间的差异。其实,老布什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早已揭示“航行自由”计划的黩武特征:“航行自由”计划目的就是“保持美国军事力量全球机动的畅通”。

  美国官方文件显示,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几乎每年都要针对几十个国家实施所谓“航行自由”计划。如今在南海,每年10万多艘各国船只安全自由通过南海地区,没有任何问题。但美军的活动却使南海失去了往日的和平与安宁,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对南海航行自由真正构成威胁的不是中国,而恰恰是美国自己。

  冷战结束后,美国凭借“海上军事巨无霸”地位,肆意扩张自己的海洋霸权,欺凌别国利益。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办公室海洋政策事务助理劳尔·佩德罗索不久前在一篇文章中得意洋洋地说,在2014财政年度,美国“航行自由”行动“挑战过”7个盟友、7个伙伴、3个对手和敌人、两个不结盟国家。

  美国是否应该自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国家,甚至盟友和伙伴也成为了它的“挑战对象”?

  显然,问题出在了美国一己私利的出发点,出在了美国横行几十年的霸权主义做法。

  历史已经翻开新的一页,当今的世界已不再是美国强权独霸的时代。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妄图搞“强权即是公理”的那一套绝对是行不通的。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