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令计划案后,团派再次遭到狙击。中央巡视组踢爆,共青团中央「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仍然存在」、「用人制度规定不严」等问题。这意味着当局对团派的整肃进入新一轮。
团派曾是中共政坛最大的山头。从胡锦涛开始,令计划、李克强、李源潮、汪洋、胡春华、周强、陆昊等,大批团派中坚佔据中央到地方的核心岗位。随着令计划垮台,团派遭受重创,出现树倒猢狲散的态势。
尤其是团派第二梯队接连受查,接班态势被扭转。比如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他出任团干部时,曾被视作扎根基层的典型人物,但遭揭发索取、收受巨额贿赂。原内蒙古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潘逸阳也当过广东团省委书记,他三十四岁已官居正厅,意气风发,曾是广东政坛的未来之星,但为了升官,他给别人送钱,为了「友情」,他帮别人经营企业提供便利。
还有原河北省委组织部长梁滨,曾在山西团组织工作十六年,尤其擅长迎来送往,搞人际关系。在这方面,他在山西官场几无对手,故能左右逢源。每当回太原时,大批团系干部前来拜见,常常围得水洩不通。由此可见,表面上团派骨干们个个能说会道,形象好,气质佳,实际上是「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典型。
政治转型 大势所趋
在团派得势的年代,大批团干部得到提拔,共青团成为年轻干部的超车道、快车道,很多权贵将自己的子女送进共青团系统,迅速佔位卡位,在短短几年就成功从普通干部擢升为处厅级官员,一举实现弯道超车。在这种恶劣风气影响下,共青团内部迅速腐败,跑官卖官氾滥,而且各级团干部极度短视,因为干上几年便可另攀高枝,前往含金量更高的岗位去卡位。结果,真正的青年工作无人想干,也没人能干,共青团沦为青年官僚营私舞弊的私人会所,与亿万青年离心离德,根本起不到凝聚人心、团结青年的作用。
第五代通过反腐整风,将令计划团派同伙绳之以法,对共青团的定位及改革也提上议事日程。《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出台,针对共青团机关设置「倒金字塔」结构、机关大而基层弱等问题,着力打造「小机关、强基层、全覆盖」的组织体系,使机关扁平化。简单来说,改革旨在让共青团到群众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中共执政基础,成为防止颜色革命的堡垒。
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拉拢中国民间的青年领袖与意见领袖,将他们塑造为反体制、争民主的领军人物,进而变为对华发动颜色革命的急先锋。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第五代推动共青团进行政治转型,可谓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