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雷某因“涉嫌嫖娼”在警方控制过程中离奇身亡的消息引爆舆论场。此消息引发广泛讨论主要是因为“离奇”。在雷某朋友发的“求助”信中,手机上的通话信息、定位设置等都被删除,这些正是雷某家人以及媒体对于此事件最初怀疑的地方。
于是,无论是媒体还是舆论都将矛头指向了警方。网友呼喊真相的声音亦是层层浪高。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执法部门长期以来公信力的缺失,特别是在警方控制下出事,更是会引起网友的联想;另一方面是由于事件出现后,众多的疑点和神秘的“删除”,警方第一时间沒有给出透明的解释。
在一个缺乏正能量的事件中,网友们往往会以负面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潜意识中都不自觉地成为发现“热闹”的旁观者,但重点亦往往会随着舆论的引导而做出判断和转移。雷某事件里,网友们最初关注的焦点是“离奇”。事实上,这也正是此案的关键,无论是“警察草菅人命”还是“雷某自身的问题”,一个人的死亡,是最引人关注的。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以及警察的调查深入,此事件也有了一定的眉目。据警方最新通报,雷某从足疗店离开之后,警方跟进,在抓捕的过程中,其试图逃跑被警方制伏并带上手铐,21时45分带上车,发现其身体不适,22时5分进入急诊救治,22时55分雷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目前公布的消息看,警方似乎掌握雷某嫖娼的证据。結果,舆论场的声音又从关注“离奇死亡”转换为“道德批判”。称其雷某顶着知识分子的头衔,干着龌蹉的勾当,不应该在妻女未满月这种时刻去嫖娼。“离奇死亡”暂被遺忘。群众们转移速度之快,令人不安。不过亦有冷静的人,雷某的妻子说“不考虑丈夫是否嫖了娼,只在意警方执法是否合法”。事实上,重点无疑是为何“离奇死亡”。
在一个文明秩序的社会里,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但互相交融并不意味着浑然一体。特别是在一个差异性、多样化十分明显的社会,道德常会被解构、被演化,用道德模糊法律,成为中国不少网民固有的思维模式。他们惯于和权威自发对立,用自己的道德来解释法律事件,这样的对立有时会促成进步,也可能会造成阻碍。而在雷某案中,他们的声音给了执法者程序透明的压力,也许可看做是一大贡献。
最主要的是,雷某事件,警方应用透明执法揭开群众之“谜”。如果以此良性循环,不明真相语言暴力的群众大概会收敛很多。但仍不得不说一句,集合起来的群众是没有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