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惊心动魄 中美军机南海斗狠内幕

www.creaders.net | 2016-05-21 09:06:37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日,两架中国歼11战机在南海 上空拦截一架 美国EP-3侦察机,双方最近时仅有15米距离。这是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 海军上将哈里斯宣称做好“今夜开战”准备尚未降温之际,中美在南海的又一次军事“交锋”。

  事实上,军机遭遇是中美之间军事较量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历史上留下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甚至确曾导致军事事故并险酿战争。  

中美军机缠斗画面曝光(图源:新浪军事)

  2001年4月1日,同样是一架美国EP-3侦察机在南海于抵近海南岛的区域侦察,中国两架歼-8II战斗机升空监视拦截,双方军机发生碰撞,中国战斗机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又被中方确认牺牲。这便是当时影响到中美两国关系的撞机事件,中国朝野至今对此耿耿于怀。

  2014年8月19日,美国P-8巡逻机在海南岛以东220公里附近飞行,遭到中方一架苏-27战机升空拦截。两机最近距离也只有约15米,另有报道称仅约6米。而且,灵活且携带武器的苏-27战机在体大笨重的巡逻机上方做桶滚动作,引发美国朝野强烈反应。

  美国 白宫国家安全副顾问称之为“令人深感关切的挑衅行为”,五角大楼也正式向中方提出抗议,认为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专业,也不安全。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反驳称,事发时中国海军航空兵一架歼-11飞机起飞进行例行性识别查证。期间,中方飞行员的相关操作是专业的,并与美机保持了安全距离。

  他还表示,美方对中方的指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他认为美方对中方大规模、高频度的抵近侦察才是危及中美海 空军事安全、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根源。

  可见,华盛顿与 北京争执的焦点之一在于,美方认为其战机巡航或侦察合理合法,中方认为这种行为是侵犯国家主权的军事挑衅行为。基于各自的立场观点,美方认为,中方对己方军机的拦截非法且改变现状,中方则认为这只不过是由于自身力量的增长而使其具有了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在现代战争中,制空权是常规战争胜负的取决性因素之一。对军事关系紧张的国家而言,在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的前提下,令其军机以某种理由或目的抵前示威,则是一种十分灵活方便,可操作性较强,同时又较具威慑性的手段。

  不过与此同时,在双方飞行员以携带致命军火高速飞行的状态下,极易由于主观或偶然的原因导致意外事态。因此,这又是一种刀尖跳舞的行为,具有较大风险。从2001年4月中美撞机事件,再到2014年8月中美战机危险“接触”,都是对两国关系的严重考验。

  中国周边的东海、南海空域,是中美两国较量的焦点和风险所在。作为扭转战略劣势的一次着手,中国在2013年11月23日提出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在此数十年前, 日本、 韩国都已划设了各自的防空识别区。不过,在中国做出这一被称为“改变现状”的举动后,迅速引起周边国家反弹。美国立即派遣两架B-52轰炸机进入中方划设的防空识别区内,以示不予承认。

  在美国制定“亚太再平衡”战略之后,尤其是在近期引起国际社会极大争议的南海仲裁将至之时,美国巡逻机或侦察机亦频现于东海或南海。中方军机亦频频升空监视拦截。

  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在2014年8月22日援引五角大楼的消息说,中国军机新近一次“拦截”美国侦察机是从2013年底开始的愈演愈烈的趋势的一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从2001年中国歼-8II战斗机被撞飞行员牺牲,到2014年苏-27战机“调戏”美国P-8巡逻机,反映出中国军力在过去十余年里的跨跃式增长。

  双方在中国周边军力的渐趋平衡,将进一步增强 解放军抵制美军“示威”的信心,以及双方擦枪起火的可能性。

  为此,中美双方在6月12日于华盛顿签署了《中美陆军交流与合作对话机制框架文件》,并决定增加《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谅解备忘录》中关于空对空的内容,以避免两国军机相遇时发生误判或者意外事件。一些观点认为,此举正是因应于当下中美在东海与南海上空的不断上升的军事风险。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2025,网曝荣氏家族全家移民加拿大
2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被送精神病院
3 风向变了?山东率先宣布
4 震撼,习近平昨天终于认账了
5 要变天!张又侠已掌控了警卫局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