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第三度政党轮替,蔡英文政府的两岸政策备受关注,各方焦点尤聚焦在蔡英文如何回应北京对「九二共识」的坚持。然而,事实上,更值得观察的是,民进党政府的两岸政策论述操作方式。略窥其操作策略,大致有以下两大特点:
一、可组合的论述元素:
民进党政府的两岸政策论述,乃由多元素组合而成。从蔡英文2012年败选、2015年二度参选总统、到520就职,一年多以来,执政团队即有节奏的,按社会脉动、政治气氛,逐步抛出其两岸政策论述元素。依序上场的有台湾民主、维持现状、中华民国宪法、九二会谈历史事实、既有互动机制等五大元素。
五大元素之中,又以去年赴美所宣达之「维持现状」为核心,以此为基础;视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情境,拣选不同的论述元素,搭配组合其两岸政策说法。
五大元素,不同的先后排序、不同的重点元素运用,编串出不同的逻辑;有如万花筒,八面玲珑。面对独派,则强调台湾民主与九二会谈事实应对之;面对统派,则凸显中华民国宪法与既有机制;面对美、日,则高举维持现状。平心而论,这应该是历任政府,最精于心计,也最具巧思的论述设计。看似表态,实则没有立场;看似不得罪任何一方,但也不承诺任何一方。若似有原则,亦无原则。更精确讲,政策论述的目的,不在回答,而在于不回答。二、「沉默公关」模式
除了多元素组合的表述策略之外,从蔡总统本人到执政党发言系统,并一致奉行「沉默外交」的公关模式。面对各方,公开发言,永远冷应对、寡言、不反应,不表态,任人猜测、随人质疑。「小英微笑以对」的描述,常出现在记者笔下。
沉默公关相信,微笑胜于雄辩、沉默是金。谨记「祸从口出」大忌的沉默外交公关手法,在国际上常见。此有如,2003年的南非处理对辛巴威关系;2008年西方国家对西藏人权问题的回应等,均以沉默公关、消极应对,确保不失言;其他所有动作转至台面下,以避开众人。可说,沉默外交较诸台湾过往熟悉的模煳外交模式,整体更加迂迴、隐讳。
沉默手法,有其正面与负面意涵。正面观之,沉默,让对手面对只能唱独角戏的尴尬;对手在动静之间,极易踏入躁进妄动的陷阱。负面观之,沉默,也让交手双方,在迂迴闪躲中,不断累积敌意。一旦再无可闪躲空间时,累积的问题已纠结难解,交手双方无互信可言。更麻烦的是,「沉默外交」模式想要逃离的不只是对手,也是选民的监督。
多元素组合、沉默公关;蔡英文政府的两岸政策论述操作方式,或许正反映出其个人领导风格。此与向来喧譁高调的台湾政治文化极为不同,且此阴柔低调多变的做法之下,政治操作更为隐形。民主社会该给予几分监督制衡,凡此均是各界当深思之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