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对话”3日在新加坡登场,“经济学人”杂志在亚洲版评论专栏(Banyan)刊登“聋子的对话”(Dialogue of the deaf)评论专文,指出中国和美国一直沟而不通,让东亚诸国很苦恼。
新加坡外交部无任所大使兼政策顾问比拉哈里最近在演讲时说,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决定了东亚的战略气候,“这两国关系稳定时,东亚就平静,关系不稳时,东亚就不得安宁”。“经济学人”指出,事实上,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访问中国、开启双边关系新时代以来,东亚的天空就很少清朗无云,但也没有像目前这样,经常被歧见的乌云遮蔽。
中国近三年在南海有争议的礁岩上填海造陆,不仅让周边国家烦恼,还暴露美国海军优势军力的缺口。两国互控对方将南海军事化。中国坚称造岛纯粹为了民生用途,却又以上月中国战机逼近一架美国侦察机事件为例,主张中国绝对有必要在人造岛上建立防御设施。
中、美两国不只在南海发生龃龉。中国近年来强硬打压异议人士,美国领袖很难忽视人权团体的压力。美国商界则抱怨中国窃取商业机密、侵犯智慧财产权,双边投资协议谈判停滞不前,而且中国经济政策渐渐趋向保护主义和自给自足,而不是更加开放。中国钢铁等产业产能过剩,倾销到美国,引发贸易纠纷并在选举期间激发反中言论。
有些人主张中国和美国虽然在许多方面意见相左,但两国关系复杂,总可找到一些互利互惠的亮点并从而缓和紧张,但“经济学人”点出,问题出在目前这种亮点太少:最大亮点是两国都承诺多用洁净能源并限制碳排放;去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达成遏制象牙交易的共识;两国目前也合力遏阻北韩发展核武,不过美国怀疑,中国比较担心的可能是经济制裁压垮北韩政权,而不是北韩的核武。
“经济学人”明白指出,美国虽派军舰和航空母舰战斗群在中国人造岛附近巡航以“捍卫航行自由”,却似乎不想太过激怒中国,而中国也极力避免与美国冲突,因为中共当局最在意的就是维持政权,与美国开战几乎一定会失去政权,不过在经济成长趋缓的此刻,北京当局日益倾向用民族主义维持统治。比拉哈里曾说:“南海引起主权争执的领土并没有那么重要,或许这正是它对中共高层具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没人认为美国会为一个蕞尔小岛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