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从双航母不进南海看美国的虚伪

www.creaders.net | 2016-06-21 07:18:56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海军时报》网站此前6月6日称美军已派出4艘航母赴海外执行任务,而其中两艘航母将挤进南中国海。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日前亦声称,正在东亚海域进行军事训练的两艘美军航母打击群将有助于“阻止任何试图破坏地区稳定局势的势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两艘航母是在靠近南海的菲律宾附近海域举行军事演习,并没有进入南海。从这也尤可见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虚伪,用航母制造声势却并没有勇气直接挑战中国。这种拉虎皮唱大戏的做法并非是美国第一次演出。

  今年5月10日,美国“劳伦斯”号驱逐舰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永暑礁12海里内航行,美方将此形容为壮举,而事实上,就在美舰这次闯岛行动之际,中国海军的三艘舰艇正在渚碧礁附近海域进行巡逻演习,美军选择的是距此有200海里之遥的永署礁,显然也是在避开什么。

  且驱逐舰只是单次通过,是适用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8条中“无害通过”条款的。换句话讲,因为根本不存在中国反击和发火的风险。美军在派遣驱逐舰时根本不需要什么勇气,甚至不需要动脑,美国在这件事上显然是在小题大做。

  2015年11月,美国“里根”号航母抵达日本(图源:Reuters/VCG)

  今年2月,白宫国务院五角大楼轮番喊话的中国在西沙部署红旗导弹事件是由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披露的。2015年5月美军侦察机飞越南海争议岛礁上空时首次带着CNN记者直播,今年1月美国驱逐舰绕行西沙中建岛时美国也请了记者随行。去年10月美国导弹驱逐舰拉森号及其舰载直升机进入渚碧礁和美济礁附近海域的视频是由BBC公布的。

  美国看似轰轰烈烈的闯南海事件本身就是一场舆论造势,严重性和危险性没有美国渲染的严重,同时美国挑战中国的决心也并没有那么坚决。

  而除了口不对心,言行不一,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秉持着难以令人信服的双重标准。

  美军舰硬闯南海岛礁12海里、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的理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航行自由,而实际上,美国连《联合国海洋公约》都没有签署加入。当称“中国的行为咄咄逼人”时,美国却用派驱逐舰驶入12海里领海的方式来“表达抗议”。就连美国记者也多次对此提出异议。

  最典型的是今年2月美联社记者问“美国派军舰或者军机到南海地区,这无助于缓和局势,为何还要求中国人接受你们的说法?”,白宫发言人柯比显然有点不高兴,在回答问题前先“酸”了一句:“你替中国政府说话还挺自在嘛”,“我觉得挺好”。

  当美方在支持菲律宾认定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是无理要求,是因为在涨潮时该岛屿几乎都淹没在海平面以下,且距离中国本土过远时,美国没有意识到距离美国近1000公里的美属岛屿纳瓦萨岛,在加勒比海北部国家海地的海岸线附近,位于夏威夷群岛岛链、美国声称其拥有的马罗礁不仅有12海里领海,还有200公里专属经济区,但实际上马罗礁即使退潮时也完全淹没在海平线下。

  当美国不断强调用国际法解决问题时,似乎也没有认识到美国的海上版图线也是以历史依据为基础划定的。例如,美国在太平洋的部分领土于1856年根据《海鸟粪岛屿法》占据的,美国并由此征收了几组零星散布在太平洋中的无人群岛,当时还没有国际法。美国根本无法解释中国在1948年用十一段线的划定了南海的界限,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都不曾有异议,为什么直到近年来才对此持有异议。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忽视中国的历史主张和存在显然不具有说服力。

  美国不是不清楚自己不是南海的当事国,也不是不明白自身在政治军事存在上面临的挑战,更不是不知道诸如南海仲裁案、航行自由等自身也存在着漏洞。为什么美国还能够理直气壮的将自身的想法加到中国身上?美国底气和自信在哪,美国不能够妥协和让步的底线在哪?

  新加坡《海峡时报》不久前一篇评论文章颇有见地:“美国的底线是什么?强权即公理。”“双重标准”是什么?说到底就是霸道和虚伪。当中国发展已经让美国认为是挑战时,大棒加身对中国的打压就成为自然而然之举。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2025,网曝荣氏家族全家移民加拿大
2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被送精神病院
3 风向变了?山东率先宣布
4 震撼,习近平昨天终于认账了
5 要变天!张又侠已掌控了警卫局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