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外交局势趋于险恶,国内民族主义兴起,出现一些乱象和争议。各地多家KFC等店面遭到围攻抵制,一些声音表示要制裁美国等国家的企业。美韩部署萨德系统冲击中国军事安全,中国亦在动议要求对韩制裁。
事实上,近几年中国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制裁呼吁,并且确实有所落实。要求制裁者既包括执政的中共,也包括普通民众,制裁对象既在国外,也在国内。制裁源于不对等的实力和权威,也能够塑造权威,建立或维持秩序。这也正是中国崛起的其中一个外在表现。只是制裁是把双刃剑,中国频繁出现的各式制裁冲动,也很容易伤及自身。
制裁,制裁,制裁
政治领域的“制裁”一般是指针对某一国所采取的强制行动。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个别国家或国家集体实施的强制性措施;二是国际组织(首先是联合国)组织实施的强制性措施。一般都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禁运(武器、粮食、技术设备及其他物品);中断外交关系和人员往来;减少或中止贷款、贸易及援助等。这些方式基本上都是非武装性的,现代国际社会普遍反对采取武力制裁。
不过,在中国出现的各种制裁呼声中,其对象要宽泛复杂得多。2015年,中国舆论场出现“吃饭砸锅”论,认为是那些体制内批评政治的人是“吃党饭,砸党锅”,指责其不道德。后来这种说法又被用到文艺领域,指称一些涉嫌台独、港独的艺人是“吃饭砸锅”。在其背后,都有要求禁止他们在中国体制内或是市场中继续捞取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呼吁。
这些呼吁大多没有成行,不过已经成为一种威慑,再加上舆论民间的激化,使得一些被指责者有所低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呼吁如果形成处理措施,或者说这种呼吁本身,已经是一种制裁。
有关制裁菲律宾的呼声主要发自中国民间,包括抵制菲律宾产的芒果、不去菲律宾旅游等等。不过以目前局势来看,这些呼吁和行动或许将仅限于民间层面,而有关制裁韩国方面的提议似乎更可能落实。事实上,确实有观点指出,韩国部署萨德的重要性要高于所谓南海仲裁。
《环球时报》后来被删的社评《筹备制裁韩国星州郡,导弹瞄准萨德》里列举了广泛详细制裁对象和做法,如制裁有关的韩国企业和服务机构、制裁积极鼓吹的政界人士及其家族企业等等,并提出建议重新评估制裁朝鲜的意义。《环球时报》此文对制裁的呼吁也在中国得到相当多的认同和响应。
文中所提到的有关对朝鲜的制裁也是一例。金正恩上台后的朝鲜屡次进行核试验并实施了氢弹试验,联合国一安理会一致投票同意对朝鲜施加更严厉的制裁。这一制裁达成的关键在于,此前往往会投反对票的中国投了赞成票。
有观察人士表示,与之前数十年的做法形成不同,中国已经不再吝啬自己制裁他国的权力。这可能也是中国放弃改革开放初期“韬光养晦”,而“有所作为”的一个表现。
制裁是把双刃剑
制裁也可理解为惩罚,往往意味着伤害。制裁行动的发生,源于双方不对等的实力,是强者施加于弱者。制裁的结果,往往是强者塑造自身权威,博取远期长久利益,建立一种更有利于自身的局部秩序。
制裁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是对双方底线的一次考验。如果操作不当,制裁行为可能招致对方反弹,出现双方都不乐见的两输局面。
制裁大多来源于地区或国际组织机构,是国家集体对离经叛道者的规制。但有时也难免被其中的少数强者,或是具有共同价值观的部分国家绑架,对不合己愿的另一少数进行遏制或同化。
在现代国际社会,大国之间相互威慑,战争基本已被弃置,针对性相对较小、花式多样的各类制裁却逐渐大行其道。而且,这些制裁也往往成为大国强国制约小国的有效手段。当然,即使是小国,如果掌握大国某一命脉,也可能对其进行有限的威慑或制裁。
中国制裁他人他国的动议越来越多地出现,源于该国自身实力的实际增长,也说明了其有塑造自身权威、调整甚至建立更有利于自身的秩序环境的欲求。
不过,中国自身目前仍然身处他国的制裁之中。特别是在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军事领域等方面的制裁至今没有完全取消。而今,附以经济领域的排斥或起诉等做法,这类制裁越来越被理解为一种遏制。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