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30周年党庆,蔡英文总统以党主席身分发表给党员的公开信,重申改革的理念与决心之余,更针对两岸问题发表强硬的谈话,引发各界关注。她宣称要"力抗中国压力",且一改过去言必称"中国大陆",恢复在野时期以"中国"来称呼对岸,似已改变之前不挑衅、不说重话的低调作风。
这种作法其实已有端倪,在被ICAO拒于门外后,总统府发言人即以"中国"相称。一词之差,显示民进党政府开始对大陆半年来不断升高压力的作法心生怨怼。在民进党人看来,无论蔡英文就职演说,还是后续的低调以对,都是在向大陆释放善意,无奈得不到大陆的善意回应。对蔡政府来说,其委屈可能更大,因为党内独派的压力最近半年从未停歇,不仅放话制造舆论压力,更迳自推动加入联合国和重启宪改行动,蔡总统小心应对大陆之际,还要拿出精力安抚党内压力,其左支右绌的困境可见一斑。这封针对民进党党员的公开信措辞如此强硬,恐怕也有回应党内压力的政治需要。
当然,细究强硬措辞背后的政策意涵,不难发现蔡主席并未跳脱既有的政策基调,"力抗中国压力,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形塑一个健康正常的经济关系",其实这说法完全可以对应520就职演说中有关推动与各民主国家的合作,以及经贸领域的分散市场和新南向政策。换言之,这不过是对民进党执政思路的一次重申,也说明民进党的上述政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抉择,要期待其重回马政府时代的政策方向,恐怕难有结果。不仅如此,蔡总统的此番强硬回击,某种程度上也是回敬大陆的压力测试,让大陆感受到蔡政府的原则坚持,这也更加说明她不会因为大陆不断的压力测试而选择让步,她与大陆的原则立场几乎南辕北辙,要找到双方的交集恐怕并不容易。
但即便如此,扁政府时代的教训仍然在提醒着蔡总统,当年阿扁也是自认为向大陆释放善意,却迟迟得不到大陆的回应,才转而采取强硬态度。只是这种强硬有如潘朵拉的魔盒,一旦开启就很难轻易收场,因为这等于变相助长了党内独派的声势,让原本处于压抑状态的台独主张甚嚣尘上。更严重的是,这种强硬态度并不会让大陆屈服,反而只会让大陆以更加强硬的态度回应,两岸敌意螺旋上升的格局也正是在这种情势下形成。从这个角度看,以强硬对强硬的作法显然不是两岸关系的正确处理方式,我们希望蔡总统能够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意识到这种做法的风险与危害,切不可轻易走上强硬之路。
蔡总统在公开信中多次强调民主的价值,这当然是台湾面对大陆时的重要后盾,但蔡总统也应该注意的是,现在的民意已经清楚表达对她两岸政策的不满,也有至少3成民众认为两岸关系已经倒退。蔡总统不能只是将民主价值作为应对大陆的策略手段,而更应该将民意视为检验自己政策的标准,如此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在520就职演说中相关承诺的重要性。她曾向人民保证,自己有处理两岸问题的能力,也会与大陆保持沟通互动,两岸现状也会在她任内得以维系。显然事与愿违,陆客和陆生减少,台湾的国际参与限缩,在在证明两岸关系在蔡总统任内已经出现倒退。倒退并非如民进党政府所指摘,是因为大陆预设政治框架,而是自己改变了马政府时期的政策,在两岸关系定位问题上采取模煳和迴避的态度。
大陆也有自己的原则和政策步调,民进党政府不该只谈大陆尊重自己的需要,而不顾对方的感受。相反地,民进党政府应该根据大陆的政策来寻找双方合作的契机。若蔡总统真的尊重民意,那就应该倾听人民对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企盼,采取切实办法来推进两岸关系的改善,针对大陆关切的九二共识,也应该提出具有实质意义的回应方案。面对独派压力,更要善用政治手段来平衡,勿使其成为两岸关系改善的障碍。
蔡总统上任不到半年,两岸关系再度出现敌意上升风险,这无疑让关心两岸关系的人们深感忧虑,诚挚期盼蔡总统能够实践竞选期间的承诺,证明自己有能力处理两岸问题,而不是如陈水扁时代,又摆盪回到两岸烽火连天的局面,如此当然不是台湾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