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安倍访珍珠港 中国为何揪南京大屠杀不放

www.creaders.net | 2016-12-28 10:50:20  多维新闻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75年前,日本偷袭夏威夷珍珠港,造成美军重大伤亡和损失,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将这一天成为“国耻日”,并签署宣战书,正式对日本宣战。75年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6日至27日出访夏威夷,并在珍珠港为当年战殁者慰灵,以实现“日美和解”。

       行前安倍发表讲话,向世界表明决不让战争悲剧重演的“不战宣言”,以及战后实现和解的日美纽带。但显然,北京方面并不相信日本的表述,甚至有不少分析认为安倍前往珍珠港正是为了强化美日同盟,以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就发表文章表示,安倍希望通过访问珍珠港来强化的日美同盟关系如果威胁区域安全的话会引发反弹。

       而中国外交部态度更是强硬,行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就表示“如果日方想深刻反省、真诚道歉,无论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是‘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或是‘七三一’部队遗址,中方有很多场所可供其凭吊”。

       在安倍到达珍珠港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7日称,安倍此行有很大的作秀成分,主要是针对中国。并称,陆慷此前就日方领导人该去哪里凭吊遇难的中国同胞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此外,安倍试图通过访问珍珠港,完全清算二战历史这一扭曲态度更是激怒北京方面。华春莹就此直接称,这是日本方面的一厢情愿。没有中国等亚洲受害国的和解,日本历史这一页翻不过去。

       在北京眼里,安倍去珍珠港的意图,并不能用正常的反法西斯观来理解。而新一代战后日本人,对于中国也难以理解。据日本媒体9月公布的民调显示,日本人对华好感度再创新低,91.6%的日本人表示对中国“印象不好”。在他们眼中,日本一直想告别战争,却总被中国、韩国等国家揪着战争的尾巴不放。

       中国之所以会揪着中日历史问题不放,正是由于日本从来没有真正的走出战争,真正的告别战后。无论是日本的国内环境,还是国际社会,对于日本的战争问题并未进行彻底的清算。而这也导致了以强者为尊的日本,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把中国作为二战真正的战胜国对待。

       有日本媒体就报道称,安倍对珍珠港的访问是他致力于使日本摆脱二战阴影所迈出的又一部,这样日本今后一代不需要再为日本在二战期间的罪行道歉。日本《朝日新闻》也表示,安倍在宣布访问珍珠港后对幕僚表示,“如果我去珍珠港‘二战时代’对于日本和美国来说就将彻底终结”。

       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国家政策和国际环境变化相关。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急需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日本提供了数额不菲的政府贷款,这笔钱对中国之后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而这段时间也是中日关系最友好的时期。

       虽然日本方面出于历史原因和中国放弃战争赔款的补偿心理,开始援助中国。但不可否认,背后也有着当时中国领导人对中日和平友好的期盼。据《邓小平年谱》中,邓小平会见日本公明党代表团是表示,总的前提是两国没有任何理由不友好下去。中日是两个伟大的国家,又是近邻,从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考虑,我们做出了不要赔偿的决策。

       但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日本方面对中国威胁论造势的扩大,以及日本方面军国主义的复苏都导致了中国方面对于日本的强烈不满。在政府强势的表态下,中国国内民主主义情绪持续高涨,而这一切都为中日关系呈现僵持状态奠定了背景。

       此外,政治强人习近平的上台,其执政风格造就了中国方面在外交上不太可能与日本方面发生妥协。自从习近平上台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就咩有进行过一次正式访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两次到中国,都是借由参加国际峰会。

       日本政府在二战期间对于中国所犯下的罪行不容辩驳,但除了紧紧揪住历史问题不放,呼吁安倍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悼念外,作为中国在看到美日和解时又需要反思,亦或者思考什么呢?除了被愤怒的民族主义所包围,我们又该如何理性面对中日关系?

       纵使美日和解无法简单的复制到中日关系中去,但中日这种长期僵持,紧张的关系并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在保持强势的立场外,如何寻找新的出路去解决中日问题也急需思考。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